海南昌江的“山海情”: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3月27日 15:38   城市频道

如果旅行清单上缺了“昌江”这一角,海南之行得少多少趣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海南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就摆脱了“寂寂无闻小县城”的标签,开始向外界展现其美丽且富饶的一面。

这里是“中国木棉之乡”,烂漫早春,是木棉那抹漫山开遍的二月红。这里是热带作物的原产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馥郁芬芳的热带果蔬让全国各地的“菜篮子”保持色彩纷呈。这里是闻名全国的黎族之乡,巍巍群山,山高林深处,流水潺潺,鸟鸣啾啾,雨林秘境中的黎乡是多少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谱写乡村振兴的宏伟篇章,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昌江正在进行中。

 从“看天吃饭”到“主动蓄能”

“黑科技”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地处海南中部山区的西麓,坐拥广袤富饶的沃土,“农业”向来是昌江发展的关键词,世代定居于此的农民靠“天时地利“谋生,靠“应时而作”脱贫,同时也容易因“时令不佳”而前功尽弃。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顺利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昌江给出的一个有效答案是:“黑科技”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让农民从“看天吃饭”到“主动蓄能”。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水土问题常常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困扰,富饶的昌江也不例外,据了解,昌江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为地块常年资源性缺水,部分地块更是因为距离沟渠及河流较远,水源无法到达,引水灌溉和种植成本过高,农户只好撂荒。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22年,昌江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往年农户复耕再补贴的被动做法,由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创新通过“镇政府主导+村‘两委’牵头+农户参与”的主动做法,充分利用政府复耕补贴资金,由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开展撂荒地复耕工作。通过积极有为的盘活复耕,昌江顺利完成1717.75亩撂荒地复耕任务,一块块撂荒地变身“希望的田野”。

地处昌化江畔的叉河镇红阳村委会,受地势影响,部分农田存在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村民们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叉河镇在红阳村委会坊塘村实施光电控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太阳能总装机容量为129.6千瓦,日输水量达1800立方米,可有效解决红阳村委会15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严寒的冬春季节,在海南西部的昌江,不少原本荒凉冷落的撂荒地结满了丰硕的冬季蔬菜瓜果,这些丰盛的物产将为北方的消费者捎去热带的滋味,同时也为当地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丰厚的报酬。

从“可以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品质产品为乡村创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科技力量带动绿色农业发展、大力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既能为乡村创收,又能守护美丽乡村的自然环境。

作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生态循环农业向来是昌江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绿色生态农业”更是一个关键词。近年来,昌江涌现出一大批为绿色农业服务的企业,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变废为宝”“变污为肥”,捍卫了山海黎乡的“绿水青山”,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一笔意料之外的“外快”。

以秸秆回收利用为例,据了解,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秸秆品种主要是以甘蔗、水稻、玉米、冬季瓜菜为主,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7万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主要以秸秆还田、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三种方式为主,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每年可达到两万多吨。未来,昌江黎族自治县将会继续完善和建立健全联动处置机制、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工作、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工作以及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示范,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农产品源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产品品质升级方面,昌江也在积极寻求出路,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提升昌江农产品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昌江的热带果园里,农民与阳光同行,一年四季追逐着甜蜜的滋味,芒果、哈密瓜、西瓜、火龙果、凤梨、香蕉、菠萝蜜、木瓜……更甜蜜的瓜果可以帮助农民孕育出更甜蜜的日子。

被称为“瓜中的爱马仕”的日本阿鲁思网纹瓜,因其种植条件苛刻,口感细腻,售价不菲。2022年9月,这颗“果界明星”在昌江昌化镇扎根并种植成功,极大程度填补了国内高端蜜瓜只靠进口的空白。未来,提及昌江瓜果,“高品质”“高附加值”或将成为“昌江出品”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

创新机制、集体分红激发乡村活力

“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如今,昌江已绘就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宏伟蓝图。

乘海南自贸港的东风以及日趋发达的交通网络,纯美昌江,正在互联网空间以指数级增长趋势向外界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魅力,昌江人民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生活”,如今,昌江的“乡村旅游”已被不少游客列入旅行打卡清单。

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昌江全县总接待游客193.23万人次,增速排名全省第3;其中过夜游客92.33万人次,增速排名全省第4。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昌江的纯美山海与黎乡秘境,已成带领村民致富的宝藏。

当然,“纯美昌江,山海黎乡”这张靓丽名片的维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一人一家力所能及,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收入,如何才能做到长盛不衰、持之以恒、源源不断才是重头戏。

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门面”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要做好基层治理,实现家家户户爱干净,主动维护乡村环境卫生,为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以优美环境吸引过往游客,谈何容易?惩罚不足取,也不能很好落实,既然如此,那就化惩罚为激励。为此,昌江推出“清单积分制”的管理模式,以实实在在的“干货”调动每一位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所谓“清单”式,是指针对某项工作任务,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及量化,形成清单,以预期成效为出发点,将具体工作清单化,并将清单信息分解,倒推按时保质完成。所谓“积分”制,则是指结合当前基层治理工作,设置积分内容,群众通过参与相应工作获得积分,用积分来兑现物质奖励,从而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在昌江,个人积分可以累积到家庭户,以家庭总积分数兑换奖品。同时,自2023年起,村民积分值还将与村集体产业分红挂钩,按家庭积分的比率来分红,破除村民以往参与村庄事务治理“干与不干一个样”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打卡“每日支线任务”就能领取实实在在的奖励,对于村民而言,着实是一种新奇又有趣的游戏体验,在昌江石碌镇山竹沟村,这个全国文明村镇、文明生态示范村、三椰级旅游村,清单积分制已成村民生活中寻常的一部分。

发展成果惠及村民,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给村民的不仅有美丽乡村的“面子”,更有实实在在的“里子”。2022年,被称为“海南香格里拉和小西藏”的王下乡共计为全乡四个行政村发放约154万元的集体经济分红,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集体经济分红,提振了各村集体和群众产业发展的信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未来,昌江将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山海黎乡,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