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10月25日,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下称“软科”),根据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学术人才五个指标类别计算罗列出全国96个一级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
整体来看,全国共有486所高校的4992个学科点上榜,其中广东共有23所高校的333个学科上榜,学科上榜数量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582个)、江苏(543个)、上海(358个)。
如果以全国前2名或者前2%作为“中国顶尖学科”标准,此次全国共有88所大学的238个学科点入选顶尖学科。其中,广东高校共有7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名或前2%,2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7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
理工类学科占比超5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广东高校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理学及工学门类。
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东有4个理工类学科进入全国前2名或前2%,约占全省总数的57.14%,有17个理工类学科进入全国前5%,约占全省总数的58.62%。
主要优势学科包括中山大学的数学学科,华南理工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工程学科等。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虽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少、科研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创新能力的突出短板。此外,作为制造业大省,又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窗口期,广东对理工科专业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
因此,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即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发〔2016〕1号),启动部署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高校科研机制体制改革工作。
2020年,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显示,广东有23所地方高校15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建设行列,其中理工类达到60个,占总体的38%。
“从提升办学质量角度讲,最关键在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现阶段建设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和关键都在于坚持各自的办学定位,使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和社会需求接轨,使学校真正起到发展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地方大学发展势头强劲
在高校方面,作为广东高校“老大哥”,中山大学共有56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榜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华南理工大学共有35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总量排名全省第四。
除老牌名校外,广东一批“后浪”大学也涌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建校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惊人的深圳大学此次共有37个学科上榜,上榜数量与暨南大学并列全省第二。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
作为广东这一制造业大省的“工业引擎”,东莞和佛山两座制造业重镇也在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上取得不俗成绩。
2021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有2个学科进入软科排名全国前50%,分别为畜牧学(前30%)和光学工程(前50%),东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也进入软科排名全国前40%。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广东省唯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单位,东莞理工学院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为主攻方向,2020年9月东莞理工学院工程科学学科即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排名前1%。
“中国地方应用型大学有三个90%,一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占全国高校数量的90%,二是地方应用型大学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总量90%,三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90%战斗在祖国各行各业第一线。”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用三个“90%”向记者强调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全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下一个五年,广东将进一步深化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等专业紧缺人才,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同时,加快推进地方高校优质特色发展,打造一批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专业或专业群,切实增强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