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5年多,CSO龙头康哲药业的“联合研发”之路如何了?

2023年03月20日 20: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魏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近日,康哲药业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收91.50亿元,同比增长9.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营收104.97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净利润32.76亿元,同比增长8.3%。

过去五年,国内医药行业面临深度变革: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众多药企业绩受到影响。去年11月,康哲第一个主要品种黛力新被纳入国家集采,此前康哲药业业绩并未受到集采政策影响,但其主要品种由于国家集采迟迟不落地,康哲的估值一直承压。

从2018年开始,康哲药业向创新药企转型,结合自身商业化优势及医药创新的发散性特点,选择了“联合研发”模式,即合作伙伴负责临床前研究与海外市场研究,公司负责临床试验研究、注册上市及商业化。

据2022年业绩报告,康哲药业完成了4款创新药中国NDA申报,其中3款将于年内获批,以销售起家的康哲药业在创新转型路上似乎初见成效。

集采落地后,康哲业绩能否持续支撑业绩增长?

康哲药业深耕专科领域,长达30多年,目前已形成心脑血管与消化、皮肤科与医美、眼科三大业务板块。心脑血管、消化业务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医美皮肤业务虽处在快速成长期,但整体占比较小。

财务数据显示,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2022年,康哲药业的心脑血管线实现收入(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人民币55.16亿元,较同期增长13.6%,占全按药品总销售收入的52.5%;消化线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34.4%,但眼科线、皮肤线收入仅占总销售收入4.2%、3.3%。

其核心产品中黛力新、波依定、优思弗有仿制药竞品,且黛力新于2022年进入集采,波依定、优思弗可能于2023年进入集采,若进入对其2023年业绩有一定影响。

但是目前其在售核心产品有11款,除了上述三款集采落地外,其他大多以独家药为主。其中心脑血管线产品新活素为中国市场唯一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具有作用全面、安全性高等优势;再如眼科线产品施图伦滴眼液,其API“洋地黄苷和七叶亭苷复方”为植物提取成分,竞争对手难以获取仿制,可以为视为集采“免疫”品种。这些独家、品牌药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或许可以弥补国家集采带来的影响。

“联合研发”策略,3款产品有望年内上市

国元国际研报指出,鉴于其即将有新产品上市,且强大的OTC渠道,因此业绩有望保持稳健较快增长。康哲药业在全球布局30款以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为主的创新管线,有4款创新药处于中国NDA审评中,3款将于年内获批。

其中,地西泮鼻喷雾剂有望成为中国首个用于癫痫院外发作的鼻喷急救药物,可居家常备;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为注射次数少、高性价比的创新IL-23,已在香港获批上市;甲氨蝶呤注射液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以皮下给药治疗银屑病的MTX药物,其银屑病适应症的中国上市许可申请已获优先审评。

在创新管线布局上,康哲药业重视持续造血能力。目前其拥有短、中、长期管线布局,除了3款将于年内获批的创新药外,还有6款创新储备临床开发在有序推进,这意味着在2023-2026年,康哲药业至少有9款创新产品处于商业化阶段。

基于生物医药研发风险高,康哲药业选择“联合研发”,“掐尖”创新药。康哲药业表示,合作伙伴负责临床前研究与海外市场研究,其负责临床试验研究、注册上市及商业化。

例如,2022年,康哲药业新引入芦可替尼乳膏,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且唯一一种局部外用JAK抑制剂、唯一一个白癜风复色产品,产品力强大,市场空间广阔。

该种模式能够快速推进产品研发上市,例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从IND到NDA受理,220例受试者入组,仅用了1年2个月;亚甲蓝肠溶缓释片从IND到NDA受理,1,800多例受试者入组,仅用1年半。

随着集采靴子落地,康哲药业现有独家品牌药及即将上市的创新药能否支撑康哲未来业绩,将在市场中得到验证。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