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海南与东盟各国共同开展热带优异果蔬资源研发利用,热带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3月29日上午,主题为“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分论坛,聚焦中国海南与东盟在热带农业领域的合作与未来的发展机遇。会上,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政策对接,引领合作”“经贸带动,科技支撑”两个议题展开对话,为海南和东盟热带农业合作的发展出谋划策。
寻求更多合作办法
海南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连、气候相近、资源相似,热带农业始终是双方合作的优先项和重头戏。从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海南加快构建自贸港政策体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海南与东盟贸易额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占海南货物贸易额的20%,东盟已成为海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海南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连、气候相近、资源相似,热带农业始终是双方合作的优先项、重头戏。
近年来,海南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热带优异果蔬资源研发利用,热带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目前海南正面向东盟建设一批热带农产品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和交易中心,海南希望各方加快热带农产品市场对接步伐,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
如何解决世界粮食安全的问题,让全球的人口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提到,今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会给1.5亿人提供援助,“我们还将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向东盟国家提供相关援助。”
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表示,“与东盟加强农业合作,我们要充分用好区位和资源配置优势,把区域内双边之间的政策机遇用足用好,特别是RCEP。”他建议,加大双边的人员往来科技交流,更好地发挥用好诸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作用。
在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看来,海南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与中国合作的一大门户,印尼与海南应加强热带农业方面的发展以及合作,进一步交流热带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加工标准等,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南南合作局局长、总裁特别顾问王玮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加大合作,在农业领域达成新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新的资源,促进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的农业发展。
深化多元合作领域
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英金良提到,海南在自然资源方面与柬埔寨高度相似,暹粒省将进一步推进与海南省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到旅游、投资等其他领域合作。
在RCEP与《中柬自贸协定》基础之上,柬埔寨的龙眼已进入中国市场。对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介绍:“中国热带农业在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东盟各国在产能与价格方面有较好的优势,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介绍了由该组织发起的“数字千村”倡议,通过该倡议建立的线上平台可以实现成员国分享知识和交流经验,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地区不少国家,通过该平台展示案例以及产品。他介绍,202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加强未来的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热带作物生产加工等领域的合作。
“在过去的13年,中国一直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提到,“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等农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双边都有很多的合作空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近年来,除了农业及相关产业方面的合作,海南与东盟国家还积极打造人文交流活动,在教育合作交流方面不断探索。本次论坛上,海南东盟留学生的奖学金公告发布。据介绍,下一步,海南将继续为广大的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