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是老年人“专属”?No!
从实际情况看,现在不法分子的手段极其高明,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同样是诈骗团伙的目标。此前,新浪数科、微博钱包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大学生金融反欺诈调研报告》(2021年)显示,在参与调研的近2400名大学生中,68.7%的受访者称了解金融诈骗,47.4%的受访大学生称自己或同学遭遇过诈骗。
大学生遭遇诈骗的比例是否高于你的想象?比起老年群体,大学生被诈骗的金额一般较小,通常接近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学生们多数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被诈骗的资金往往是刚需生活费,更有甚者因此背上了负债。所以,年轻人练就火眼金睛看穿骗局,避开金融诈骗的那些“坑”十分重要!。
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遭遇诈骗的场景会更加多样,主要分为几类:
01 高收益诱导投资
这类诈骗通常利用学生欠缺投资理财知识的弱点,以高额的收益率吸引受害者入局,满足受害人赚快钱、一夜暴富的心理,但结局往往是骗子“卷钱跑路”。
02 社交网络诈骗
常见形式是冒充亲友借钱、网友借钱、网恋“杀猪盘”,主打“感情牌”。诈骗分子可能会通过盗取他人账号,然后向账号中的好友群发消息,称亲戚朋友正在住院,向受害人借钱或请求代为转账等方式实施诈骗。
03 注销校园贷
比起上面两种诈骗形式,“注销校园贷”的诈骗形式就“高明”多了。“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被人办了校园贷”“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这些通常是“注销校园贷”骗局诱人入套的开端。诈骗分子往往会冒充网贷平台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有校园贷记录、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学生直接转账或先申请网络贷款后转账,受害者很容易信以为真并被诱导在各个贷款平台借款,最终钱都进了诈骗分子的口袋。很多大学生对校园贷已经有所防备,可万万没想到,躲过了网贷平台的坑,还有可能遇上注销校园贷的骗局,太难了!
04短视频平台诈骗
常发于大学生及年轻人群体的诈骗形式还有短视频平台诈骗。短视频平台诈骗的形式丰富,包括发布网络借贷推广信息,以“刷单”、招商等名义让受害者垫付“货款”,打着学习理财的旗号、实则让人点击链接进行入金实盘操作等。
被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们被骗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验不足、金融安全意识薄弱,此外还可能存在贪小便宜、容易轻信于人、冲动尝试等心理,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应该怎么预防?
提高大学生对金融诈骗的警惕性,需要接地气的反诈知识科普和更多样的反诈培训形式。家长、学校、社会都有科普反诈知识的义务,应当尽量从小抓起,从娃娃开始培养财商,不断增强自身的反诈能力和风险意识。
最后,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也非常关键,突击检查:您下载了吗?

风险提示:以上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就理财业务开展的通识教育,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市场观点,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