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专访飞利浦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郑翔仁:升级“中国战略”,扎实融入“本地生态系统”

2023年10月31日 15: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今年是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飞利浦来到中国的100周年纪念。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试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保持稳中求进,逆势前行,产业规模和热度持续高增长。

据罗兰贝格分析报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逐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这也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化改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报告预测,中国市场未来5年的成长速度应该也是最快的,能够达到10%~11%的增速水平。

中国医疗器械高增长的市场一直以来也是跨国医械企业深耕布局的重点。今年是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飞利浦来到中国的100周年纪念。1923年,飞利浦在中国设立了销售子公司。这也是飞利浦在非欧洲市场设立的第一个子公司。1923年10月18日,在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飞利浦中国市场分销子公司整合成为“飞利浦中国公司”。这一天从此在飞利浦的历史上被定义为扎根中国的起点。

飞利浦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郑翔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仅加深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引入诸多世界级创新技术与产品,惠及中国广大医患群体,而且伴随不断扩大市场准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外资企业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励了像飞利浦这样的跨国医疗企业扎根中国市场,深度参与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民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贡献。

“飞利浦的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每一个市场,我们都深刻洞见当地医疗机制的特点以及患者、医护人员的需求和期望,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健康中国2030’的愿景目标是我们“中国战略”的出发点。在中国新一轮高质量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致力于从中国健康医疗系统的实际出发,依托全球先进技术,加快‘本地化’的步伐,更贴切地服务中国健康医疗客户,更扎实地融入‘本地生态系统’。”郑翔仁说。

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投入

医疗是“新基建”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相对薄弱,但受益于庞大的国内普及需求与换代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医疗器械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及配套产业链的成熟,再加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创新医疗设备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近年来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也表明,目前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提速,给医疗装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全球“大卫生”“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医学服务模式从疾病医学服务向“疾病+健康”医学服务转变,从院中诊疗向院前家庭健康管理、院间资源共享、院后康复的连续性服务方向延伸拓展,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医疗器械高增长的市场一直以来也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深耕布局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中国开始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的40多年,也是一部外商投资的发展史,1979年《中国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第一部关于外资的法律。响应这一政策,1985年,飞利浦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从此正式拉开了飞利浦“在中国、为中国”,深耕中国、全面发展的序幕。

郑翔仁指出,改革开放45年以来,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也逐步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了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这也为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新机遇,坚定了飞利浦扎根中国,加大在华投入的信心和理由。

“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医疗健康行业的转型升级,飞利浦在政策引导下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积极推动本土创新、本土制造、与本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消费市场和专业医疗市场。”郑翔仁说,作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缩影,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过去几年,通过进博会平台,让诸多跨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客户的需求,发现了更大的市场潜力,促使跨国巨头进一步推行本土化战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飞利浦通过持续加码中国市场,进一步配置全球资源、打造供应链,在前几届进博上展出的全球高端创新,包括光谱CT、无液氦007核磁共振、金梭核磁、Elite超声系列等,都已经在过去几年全面实现了“国产化”。

今年飞利浦将连续第六年参展,本届参展主题是“智创中国”。飞利浦将展现近年来推进“中国战略”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针对消费者健康和面向专业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进博会平台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作为外商投资企业,我们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带给我们更多务实的发展机遇。我们对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充满了期待。”郑翔仁说。

创新技术助推优质资源下沉

伴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飞利浦转型成为了一家聚焦“健康科技”的企业,积极投身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的健康医疗市场。飞利浦的业务覆盖“健康关护全程”,从健康生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家庭护理,致力于提供集成设备、系统、软件、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连接院内外关护场景,从数据中获得洞见,支持精准诊疗和健康管理,助力医疗系统实现“四重目标”,旨在提高大众健康水平、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改善患者体验,并降低关护成本。

“飞利浦的使命是‘通过有意义的创新,改善人类的健康福祉’。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改善25亿人口的健康生活,其中包括4亿不发达地区的人口。我们所说的创新不仅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提供创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还包括以创新的思维,深入洞察全球不同市场的当地政府及医疗系统的发展所需,助力其提高健康关护服务的便捷性和可持续性,推动普惠医疗,让更多的人获得均质化的健康医疗关护。”郑翔仁说道。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速实现创新技术助推优质资源下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更多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

而在近年来,基层市场也成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在分级诊疗政策的推动下,基层市场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又一个重要推动力。

郑翔仁指出,基层也是飞利浦持续发力的重点,会在技术、团队搭建和产品适配等层面考虑引入更多的本地合作伙伴。具体而言,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中国基层医院的需求和其他国家不同,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提供上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打造更多具有性价比的产品,针对基层客户的需求开发他们所需要的功能。同时,由于随着科技的进步,5G、AI的运用愈发普遍,这也要求企业层面加强新技术的市场普及,推动新技术下基层,更好地助力基层医师提升诊疗能力。

“我们不仅需要将自身服务团队全面铺开,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配合合作伙伴,加强合作伙伴的覆盖以及能力提升,通过合作伙伴的交流沟通,将创新技术更有效地覆盖到基层市场。”郑翔仁观察到,县域医院最缺的可能不是设备,而是人才和技术应用。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首先要会用,还要用好,并且能够基于设备给出的检查结果给出精准诊断,并为患者提供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案。针对这个痛点,飞利浦一直十分关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基层医疗提供发展动力。 

落实全面本土化成趋势

当前,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到慢病患者攀升、老龄化加剧、微创治疗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先进医疗器械的出现等因素的驱动,中国的医疗健康形势正处于拐点,社会人口对优质医疗健康的需求激增,中国正处于医疗器械产品快速发展期,同时新的产品和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出,驱动了行业快速的发展,尤其行业内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迅猛。

同时,中国仍然存在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化、疾病种类繁多诊断需求差异化、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识不足或培训有限等问题,导致大量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因此,为了紧抓市场,推行本土化战略,加速产品国产化进程也成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聚焦的重要一环。

郑翔仁告诉记者,飞利浦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真正“本土化”的全球公司。目前,在新产品的引入上,一方面,飞利浦会先依托于全球的创新,加速将全球洞见和新品引入到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飞利浦会选择与中国本土临床专家、企业加强合作,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合作,透过双方对于中国市场的洞察,在合作开发过程中,无论是硬件功能的调整,还是软件的功能整合都基于中国市场实际情况,推出真正面向中国的产品。

“从过去两年开始,飞利浦全球在产品开发的周期中,会直接把在中国落地、上市时间,作为整个开发和新产品发布的参考。中国的法规和药监的要求一直是产品开发周期很重要的考量环节,飞利浦的目标是希望新产品在华上市的时间能与全球同步。”郑翔仁说。 

眼下,飞利浦正在升级“中国战略”,以更贴近本地客户的方式,布局研发、制造、市场通路等功能,并与本地生态系统紧密合作,旨在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视角、更优化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飞利浦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价值创造中心之一,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例如,作为“中国战略”的一部分,2022年,飞利浦在中国成立了三个创新中心,分别聚焦系统、产品和软件的本土创新。之后,飞利浦又宣布成立“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作为飞利浦在中国部署的创新组织,全面整合公司分布在中国各处的创新资源,包括新创立的三个创新中心、飞利浦研究院(上海)实验室、“飞利浦全球体验设计(上海)团队”,共拥有1000多位专业人员,专注于产品创新、开发和体验设计等。 

“飞利浦正在中国部署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加强内外部合作,紧贴本地客户需求,依托全球强大的创新资源,在中国以整合的力量提速本土创新、提高创新产出,以更好地扎根中国、服务中国。”郑翔仁说,基于全速推进、全面铺开的本土化战略背景,飞利浦目前服务于中国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近乎全部实现了“本土化”,其中包括一些代表了健康科技领域最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高端设备。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