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南沙报道
广州港南沙港区码头绵延,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层叠堆放,车来车往,井然有序。仔细看就会发现,与其他港区码头不同的是,南沙港四期码头并不是通过传统的岸桥司机装卸货物,而是一辆又一辆橙色的无人驾驶小车。它们就是全球首创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
“我们的IGV能够完成从船边到堆场任何位置的货物装卸,实现无限的续航,驾驶等级可以达到L4级别。”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李树沛向记者介绍道,满载工况下,动力电池能满足连续作业4小时,电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IGV会自动到达充电桩进行充电,充电时间仅需半小时。
11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来到广州南沙港四期码头进行实地调研。
(四期码头依靠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进行运输 拍摄/胡慧茵)
南沙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经验传递
自去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已经创造了很多个“全球之最”,比如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平行布局全自动化码头,拥有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
去年《南沙方案》发布,以“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广州港南沙港区紧抓机遇,推动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与此同时,南沙港四期码头作为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有配合港区整体运输的实际需要。
李树沛表示,广州港区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为490万标箱。运行近一年后,集装箱测试吞吐量达92万标箱,南沙港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稳步提升至2400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而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能有效提升效率,带来规模效应的提升。
李树沛透露,相比传统的同等规模集装箱码头,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亿多元。目前码头作业效率已超过传统人工作业集装箱码头水平,未来随着生产操作系统的不断迭代,作业效率会更高。
南沙港四期码头有效提升运输效率,而在技术层面上,它还具有堆场平行布置的特点。“所谓‘堆场平行布置’意思是等这套方案实践成功了,这套经验将能很好地复制到南沙港一、二、三期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上。”李树沛表示,目前三期港区已有部分堆场实现了自动化改造。
新兴市场具有外贸增长潜力
南沙港作为广州的天然深水港,打通了珠三角地区货物的国际远航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航道。而当前,新兴国家市场被视作更具外贸增长潜力的市场。
截至今年10月,广州南沙港已开通外贸班轮航线超150条,有120余条“一带一路”海上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港口,是华南地区沿线海运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枢纽。
广州港股份生产业务部集装箱运营中心市场营销总监王沙灵向记者表示,南沙港靠近珠江西岸,这也使得新兴国家市场的客户更容易获得中山、佛山等地方的货源,从南沙港进行运输相对而言具有成本优势。
在王沙灵看来,南沙港与大湾区其他港口形成了互补关系,“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会吸引部分货源在香港进行中转或进出口。而深圳盐田港以欧美线的外贸业务为主,南沙港目前是非洲在华南贸易量最大的港口,且东南亚航线贸易表现好。所以我认为三个港口之间是错位发展的,同时在功能上也存在互补。”
谈到近几年南沙港在贸易情况上的变化,王沙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最明显是亚洲航线货运量翻番,并且拉丁美洲的货物进出口潜力极大。他表示,吸引更多新兴国家市场的货运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针对特色产品的运输,南沙港也特别设置了运输专线。“比如近两年东南亚、南美等地水果进出口情况特别好,我们专门打造了榴莲和车厘子专线,现在我们运输泰国榴莲和智利车厘子的柜量均列全国第一。”王沙灵介绍,去年10月,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链项目正式启用,“未来我们将朝着冷链物流的方向发展,希望建成华南地区甚至是全国最大的冷冻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