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进博会时间。黄浦江畔,“四叶草”造型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装点一新,拥抱八方来客。
11月5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这场全球经贸盛会再次向世界释放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强烈讯息。作为全球贸易发展的创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企业展展览面积创新高,创新孵化专区展览面积和项目数量较上届增加一倍。与往届相比,今年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六年来,面对逆全球化暗潮涌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挑战,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届届客商云集,给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世界带来了“温暖的春风”。
汇五洲佳品,聚四海宾朋。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持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与活力。
一流的国际经贸盛会,离不开一流的全球金融支持。作为连续六年服务进博会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再次以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综合金融服务,全程为进博会“保驾护航”。
年度之约,如期而至;六载春秋,初心依旧。中国银行在上海这座起航之城,再次与进博会携手,以金融之弦奏响助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和谐交响。
服务升级 跨境撮合更便捷
进博会承载着扩大开放的重大使命和深远意义。六年来,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始终与进博会相约相守、共创共进,为来自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家企业提供了优质综合金融服务。
每年在进博会倒计时百天之际,中国银行都会发布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从2018年至2023年,方案逐年升级。
7月27日,中国银行公布了第六届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依托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特色和连续服务五届进博会的丰富经验,聚焦“多渠道定向客群服务”“双商客群全流程服务”“专属产品服务”三大层次,继续为第六届进博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
在“多渠道定向客群服务”领域,依托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平台,对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定向客群进博会专属全流程服务。线下服务方面,中国银行依托设立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近3000平方米的虹桥会展中心支行及多个服务点位,实现线下金融服务全覆盖;线上服务方面,为客户打造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微”银行等全平台入口,提供各类个人及公司客户金融服务和咨询服务,最大化触达客户需求。
在“双商客群全流程服务”领域,借助全渠道全平台服务体系,发挥全球撮合和跨境服务经验,为参展商、采购商“双商”客群提供全流程专属服务,涵盖参展报名、展中服务、合同签订、生产发货、收货付款和现金管理等各个环节,让“双商”客群共享进博会在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方面的优势,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在“专属产品服务”领域,发挥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为第六届进博会升级专属综合服务方案,打造“本、荟、新、智”的金融服务新篇章。
“本”,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外汇外贸主渠道银行之本,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与创新优势,着力探索跨境金融服务新场景,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加快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致力于为进博会持续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为推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金融力量。
“荟”,即依托全球服务网络,荟聚境内外机构资源联通能效,为进博会展客商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跨境撮合对接,打造“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金融解决方案。
“新”,即紧跟国家发展新格局,落实各项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公司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银行、个人金融等各类金融产品,积极围绕进博会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助力外贸新业态发展,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
“智”,即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数字化跨境金融服务,依托国内首家获得ISO认证的单证中心,为包括进博会“双商”客群在内的全球跨境结算客户打造智“效”、智“服”、智“通”、智“数”、智“控”综合服务体验。
9月22日,中国银行还重磅发布了“数智进博”金融科技服务方案,锚定“数智普惠、数智财富、数智消费、数智跨境、数智民生”五个场景领域,面向各类客群提供更智慧、更综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新技术、新本领赋能新业态、新场景。
本次方案涵盖诸多亮点:一是打造贸易投资会现场智能问答新体验,通过信易贷等市级平台开设专区,投放稳岗振兴贷、“中银e企贷·科技贷”等专属线上产品,完善“中银e企赢”平台;二是搭建未来银行专属服务新场景,升级推出基于区块链应用的数字藏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虚拟数字员工和全真虚拟银行体验等互动项目;三是打造服务跨境用户全周期的“中银跨境GO”APP,为留学、跨境旅游等客群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持续开展并优化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及手机银行数字人文主题系列活动,提供虚拟数字人智能播报服务,拓宽服务渠道。
“红娘”牵线 对接方式更多彩
中国银行天然具有跨境金融服务优势。在进博会上扮演“红娘”角色,举办企业供需对接会,成为中国银行在历届进博会上的看点和亮点。
自首届贸易投资对接会至今,中国银行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累计为来自10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家参展商以及8000余家采购商提供对接撮合服务,达成合作成交意向近5000项。
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银行继续扮演“红娘”角色,依托“惠如愿•中银e企赢”全球跨境撮合系统升级产业主题对接,创新打造快闪空间、对接会流动集市、产业深度观展团等对接新模式,为参展商、采购商、投资商等提供集贸易洽谈、投资交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跨行业综合对接平台,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在总结前五届对接会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本届贸易投资对接会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效能,创新推出六大对接亮点,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
一是升级精准对接洽谈。本届对接会将围绕进博会六大展区设置产业专场对接活动,邀请展客商进行“一对一”、多轮次的高效洽谈和精准对接。同时,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将增设贸易投资对接会分会场,邀请大型商超、跨境电商等平台的采购商与境外展商开展双向路演,促进供需双方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迄今,本届对接会报名情况热烈,已招募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4000余家客户参会。通过深化撮合赋能,升级精准对接洽谈,有助于展客商实现供需互补,为达成“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的“三级跳”开辟对接会快速通道。
二是建立“投资中国”专区。为响应“投资中国年”主题,第六届贸易投资对接会创新设立“投资中国”专区,通过六个各具特色的对接厅组织开展招商路演、政策宣讲、洽谈签约等多层次、多形式推介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推介城市形象、展示投资机遇、搭建交流平台,为参会各方提供更丰富、更聚焦、更融合的银政企对接服务。
11月6日-8日,三天贸易投资对接会期间,有超过60场推介活动在“投资中国”专区及主舞台举办,涵盖上海、辽宁、河北、天津、吉林、宁夏等全国各地多个省、市、自治区,围绕“投资中国年”向全球企业展现中国创新能力与营商环境,助力“展商变投资商”,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是组建产业深度观展团。第六届贸易投资对接会中首次推出“产业深度观展团”,聚焦生命健康、汽车制造、高端技术装备、世界美食、时尚消费、文化创意六大特色行业,精心设计6条产业深度观展线路,带领采购商走出对接会、走进展台,近距离感受最新动态和潮流新品,洞悉海内外市场发展,深度了解产业前沿动态,加强供给和需求的对接,深化双方合作与交流。
四是打造对接会流动集市。为丰富参展商与采购商的洽谈体验,第六届贸易投资对接会特别为参展商推出“流动集市”服务,为新潮、有趣的展品提供一个灵活、便捷的展示平台,进一步彰显中国银行的创新力和市场敏锐度,为进博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整个展会期间,将有超过30家参展商通过“流动集市”的形式展示他们的产品。
“流动集市”覆盖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集市本身在流动展出,方便参会人员随时参观;另一方面集市上的展品不断流动更新,种类丰富,涵盖了食品、农产品、黑科技电子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五是首创快闪展示空间。第六届贸易投资对接会创新推出“快闪空间”,为参展商提供路演的综合化舞台,得益于“快闪空间”开放、共享的理念,舞台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参展商能够更直观地与观众互动。截至目前,“快闪空间”已收到近30家参展商与采购商的踊跃报名,活动内容包括品牌推广、产品发布、需求对接等多元化主题。通过“快闪空间”,展客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参与到贸易投资对接会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提升客户贸易投资洽谈体验。
六是创新金融服务驿站。中国银行在本届对接会中创新设置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数字金融、跨境金融、个人金融五大金融服务驿站,为展客商在贸易洽谈之余提供歇歇脚、聊聊天、喝喝水、充充电的“对接会公益驿站”。此外,金融服务驿站还贴心准备“活动护照”,通过完成驿站小游戏即可获取专属进博印章以及精美纪念品,参展客户能够“面对面”体验包含贸易结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切实感受到中行“陪伴式”金融服务的“暖心温度”。
科技赋能 应用场景更丰富
本次进博会,中国银行还携多项数字金融科技应用成果亮相,让五洲宾客共同感受金融与科技如何共同赋能美好生活。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中国银行与进口博览局继续携手打造第六届进博会人工智能体验区。本次体验区以“智竞未来”为主题,围绕“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竞技”核心设计理念,打造未来城市风格的人工智能体验区,展示全球人工智能前端技术成就。
体验区作为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缩影,强调人机互动和沉浸体验。通过使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智慧城市管理等先进技术,打造大空间文旅展示、模拟驾驶、沉浸式触觉剧场、智慧健身、动作捕捉、电子竞技、联合纪念品等线下体验项目,呈现沉浸式的人工智能体验。
同时,中国银行还联合腾讯、商汤、云深处、荣耀、奇点临近、哔哩哔哩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一同探索“掌纹支付”、“如影数字人”、“智能眼镜”等前端技术设备和内容在数字支付、养老陪伴、未来网点等金融领域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科技赋能金融的新形态。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展示数字人民币前沿技术,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中国银行在会展场馆内及周边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结合各类场景及实际需求,继续完善升级数币应用场景生态,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全面升级数字人民币支付环境。为提升商户和消费者的支付体验,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推动营销场馆内餐饮商户使用新收银一体化系统;完成文创盲盒机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升级改造;升级洲际酒店大堂吧受理环境,增加硬钱包受理能力。
优化数字人民币服务体验。为进一步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满足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需求,中国银行配备了现场支持团队,布设2台数币版外币兑换机,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和疑问解答,确保国外展商能够顺利使用数字人民币服务。
创新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为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进博会中的创新场景应用,中国银行开展了SIM卡硬钱包产品用户体验活动。持有具备NFC功能安卓手机的境内展商客商用户,可在场馆内指定点位申请办理SIM卡硬钱包,该钱包与所属的母钱包共享余额,无需单独进行充值,支付更简便。
人文加持 金融服务更暖心
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外,每年进博会期间精彩纷呈的人文交流活动也是中国银行支持的重点。已连续举办六届的虹桥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的虹桥论坛除主论坛外,还增设了“投资中国年”相关活动。
本届进博会,中国银行继续承办主题为“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的虹桥分论坛,同时联合进口博览局共同主办贸易投资对接会,主办航运与贸易数字化发展论坛、新能源专题论坛等活动,参加《世界开放报告》发布会、虹桥HUB论坛、银发经济论坛、参展商联盟大会、种业发展合作高端论坛等重点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银行已连续第六年与进博局携手联合打造人文交流活动。本次中央广场人文交流服务点再次“进”级出发,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与两个“一带一路”国家联合搭建展示,打造“开放、交流、数字”的线上与线下、居民和非居民、数字化支付手段的互动式体验,与现场观众和参展商共品古丝绸之路的焕新活力。
今年,中行还整合全场六大服务点开展“汇聚百年匠心、共享万物芳华”现场快闪活动,依托手机银行和线下服务点位两大线上和线下渠道,为现场观众和参展商全面展示和提供中行金融服务。人文交流服务点作为活动始发和最终站,不仅向客户展示百年中行形象、公益扶贫历程,还安排了现场福仔人偶真人合影、福仔云游进博游戏、冲浪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数字藏品等趣味活动,并为非居民和居民客户提供业务办理,让客户能在“现场观展、线上选购、一件包邮”的嗨购体验。
提振消费 溢出效应更明显
2023年被定位为我国“消费提振年”,恢复和扩大消费事关民生与经济发展全局。进博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不仅向世界贡献了中国市场潜力,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方面的溢出效应亦是日益凸显。
进博会强大引力的背后,是跨国企业对中国巨大规模消费市场的看好。在进口博览局授权下,中国银行依托手机银行推出官方指定、同业首家全国老字号线上聚合平台——老字号国潮馆,并打造进博服务专区,切实支持提振消费,助力老字号品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还继续依托全球网络、会展经验、国际人才等优势服务和专业特色,为第六届进博会短期来沪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满足境内便利化消费支付和汇兑需求。
具体来看,场馆可兑换货币增加8种至34种,向参展个人提供更便捷的外币兑换体验;独家代理上海市外籍人士离境退税业务,覆盖全市百余家精选退税活跃商户,并在恒隆、港汇等11家大型商场提供“即买即退”服务,满足非居民在沪消费需求;在全市近百家酒店提供外币代兑服务,并在全市及场馆投放20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切实保障非居民境内小额兑换和支付需求。
现场的另一大亮点是,短期来华人士可持外币现金在中国银行自助兑换机选择“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以及“充值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功能,将外币现钞兑换为硬钱包并为硬钱包充值。在消费时可使用硬钱包在具备受理功能的POS终端进行“碰一碰”支付。
六年共赴,一路相伴。“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优势,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利用进博会等重要平台,持续推动国际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助力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
百年匠心,携手同行。作为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将继续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利用外汇外贸、跨境金融、会展服务等领域丰富经验,全力支持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