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0亿元资本涌入,深圳“榕树效应”渐显|投资深圳 ③

2023年12月04日 16: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金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11月的深圳,有点忙。 

从11月9日,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打响2023年年末招商引资大会首枪后,深圳迎来区级招商大会举办潮。

截至12月1日,根据公开报道,先后有福田、南山、罗湖等10区成功举办了招商大会,签约410个项目,意向投资总额超8000亿元。一批含金量大、含新量大项目先后落地深圳,中国稀土集团、厦深铁路、华润置地、数据产业集团、西门子医疗、吉利科技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纷纷选择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项目陆续落地,处于产业升级转型中的深圳,正在大力发展“20+8”产业集群,一方面依托老树不断生发新的枝条,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稳固主干的根基,做大主导产业,“榕树效应”渐显。

超8000亿元意向投资涌入

 

各区密集召开招商大会不是深圳今年的新现象,只是今年的区级招商大会尤为显眼。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区级意向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达8285亿元,投资项目数量多达410个。

从项目类型来看,含金量大、含新量大是本轮招商成果的突出表现。

含金量大是指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的大项目,各区均有多个“含金量大”项目落地,比如在龙华区,本轮有华芯邦科技、亿安精密、迪瑞医疗等8个重磅项目落地。

含新量大是指落地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多。作为最盛产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城市之一,深圳不仅拥有2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对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在本轮招商大会上,围绕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有全球最大的氢气供应商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国内领先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宁普时代、央企中汽中心、医药龙头企业复星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携带重磅项目落地。

不止于项目能级高,也有众多500强或跨国企业将区域总部等落地深圳,将业务投资重心向深圳、湾区转移。在深圳罗湖区,引进了饿了么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央企品牌“中国珠宝”计划成立全国供应链总部等,在龙岗区,引进了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法国达索创新中心、宁德时代电服湾区总部等,在深圳福田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大有国建(深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深圳正在发力总部经济,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经认定的市级总部企业335家,较2017年的97家增长2.5倍。而在跨国公司方面,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认定沃尔玛、伟创力、百胜、凯为医疗、麦克韦尔、普华永道等4批跨国公司总部企业73家。

为何深圳会吸引这些高能级项目、区域总部落地?

多位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创新生态是选择深圳的重要原因。”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华南事业群总裁腾保健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龙华是制造业强区,供应链配套充足,聚集着大量客户,以及利于吸引人才的区位优势是重要原因。”

双向奔赴固然是深圳吸引优质项目的重要因素,不过,究其根本,深圳各区采用的“靶向招商”招商方式是其根本原因。“靶向招商”主要是指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招商引资,相比于传统招商方式,“靶向招商”更精准、高效。

目前,深圳多区正在围绕发展的“20+8”产业集群,精准招商,比如在南山区,它已经连续七年在投资推广绩效考核中位列深圳第一,在本轮招商的48个项目中,均围绕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交通运输、智慧建筑、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配套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招商的精准度,深圳龙华区更是应用AI招商,在本次招商大会上,发布了龙华区AI招商系统,该系统将运用数字AI技术服务辖区25条重点产业链,助力精准招引企业,服务企业。

“榕树效应”渐显

 

记者整理发现,在一片如火如荼的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的喧嚣背后,深圳“榕树效应”正在日渐显现。

“榕树效应”指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举措,与榕树的生长过程有几分相似,一方面依托老树不断生发新的枝条,培育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稳固主干的根基,做大主导产业,形成了“榕树效应”。

而深圳也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去年提出重点布局“20+8”优势产业集群开始,依托传统优势产业,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也日渐形成“榕树效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33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1%。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3%,同时,工业投资备受青睐,增长52.9%。其中,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66.8%。

为进一步加推“榕树效应”形成“榕树经济”,深圳也围绕破解产业要素难点推出一系列举措。

其中,土地要素是产业发展基础,但是,深圳用地面积小,租金高一直成为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的难点,而在本轮招商大会中,多区纷纷拿出保障土地要素供给的“杀手锏”,以降租金,供给连片式产业空间方式,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在深圳南山区,通过新建、购买、国企建设、城市更新配建等方式,南山区筹集了一批由区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产业用房,以3-7折优惠租金出租给优质企业。截至目前,南山区政策性产业用房入驻企业(机构)等主体共301个,租赁面积约105万平方米。

在深圳坪山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坪山区拿出9个特色园区,释放更多优质产业空间,包括城投智园、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一期、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二期、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城生物医药产业园、银星坪山生命健康科技园、多彩硅谷产业园、深宇科技园等。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让金融赋能产业发展,深圳多区更是在政策端和产业配套端齐发力。

政策端,深圳多区针对重点发展产业,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发展,深圳南山区企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低空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4个拟重点行业拟重点新增行业专项扶持措施。”如在低空经济方面,拟对新落地南山区的低空飞行器整机研发、制造及运营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对开展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软件开发、服务应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的,给予最高600万元资助。

产业配套端,深圳多区引进金融机构,配套产业发展,先后有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启赋资本等落地。

在人才要素方面,深圳各区则以不断创新吸引人才方式,为深圳产业发展增添创新动能。

比如,前海推出“全球科学家学术休假计划”,听起来是休假计划,其实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方式,为前海产业发展赋能,包括建立期刊合作网络,支持引进一批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和全球顶尖学术出版商,举行“十场千人”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为全球科学家提供100项国际人才服务等。

而福田区依托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推出河套《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创新“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评价机制,打破传统的人才认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多样招才、引才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前不久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显示,深圳高校的上榜人数累计为511人,对比发现,深圳高校上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学者总数,与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592人)的70%,与浙江大学(433人)、上海交通大学(403人)基本持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