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李冰琪 香港报道
香港特区政府12月20日发布《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纲领),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包括,打造香港成为绿色港口,增加港口竞争力;发展高增值海运服务;加强宣传香港海运品牌及对海运港口局的支援。目标是全方位提升香港港口的竞争力,加快香港高增值航运服务业群的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数据显示,香港曾为世界第一港口,目前位列全球第9位,今年截至10月的码头货柜吞吐量亦较去年约1700万TEUs(标准货柜),下跌13%至14%。
纲领指出,香港是大湾区内发展最早且高度成熟的港口,要进一步发展面对限制。随着邻近珠三角地区的港口迅速崛起及积极发展,港口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内地近年逐步放宽国内航权政策,以及实施启运港退税和大湾区组合港等政策措施,简化清关流程,内地港口的货运效率大大提升,越来越多货物直接由内地港口输往外地。
对于香港的新机遇,纲领提到,香港港口业必须积极发掘新机遇,保住吞吐量及巩固区域中转枢纽角色和地位,建议发展成为绿色智慧港口。政府将研究为本地船舶和远洋船提供绿色甲醇和其他洁净能源加注的可行性,预计明年公布有关行动纲领。
政府建议推动业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善货物处理流程和提升效率。明年会启动及完成检讨远洋船和内河船须向政府缴付港口设施或许可证费用,并借着用好港珠澳大桥,加强与粤西地区的物流联系,扩大货源,开拓新机遇。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运输及物流局长林世雄在当日记者会上表示,港口活动受到外围环境和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很多因素未必可以完全控制,无法估算落实多项措施后,港口吞吐量的提升幅度,他强调最重要是“固本培元”。
他指出,香港港口是中国唯一的自由港,具有清关快、效率高的特点,更有“保时港”、“追更港”的美誉,他形容这次纲领,好像做一次“体检”,需要在“绿色港口”和“智慧港口”方面加把劲,提升竞争力。
海运及港口发展专员陈婉雯表示,香港面临土地不足、营运成本高昂、人才短缺、远离货物生产地,以及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低的挑战。虽然香港港口吞吐量近年下跌,但仍是全球十大最繁忙货柜港之一,支撑近8万就业人口,因此必须提升香港港口的竞争力和地位,加快香港高增值航运服务的发展,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在日前举行的“香港海运周2023”暨第三届“世界航商大会”开幕典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每周有超过240趟国际货柜船航行,提供通往全球460多个目的地的广泛航线。香港作为自由港,具有强大的国际联系、快速的通关和高效的工作流程,其中港口更以稳健和高效而闻名,相信香港的专业人士将为香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以至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贡献重要增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