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爷论市|指数ETF疯狂放量,“国家队”发出进场信号?

2024年01月21日 20:25   股市广播
播放音频

 沪深300ETF持续放量,国家队高调进场?

主持人:周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天,午后股指回探早盘低点获得支撑,沪深300ETF持续放量。这是否是国家队高调进场护盘的信号?

程大爷:周四被大家称为“奇迹日”,从早盘的下跌70多点,并且跌破2800点,到尾盘突然上涨80多点,翻红了10几点,呈现出"早晨之星"的K线形态,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那天上午我的电话被打爆了,因为大盘跌破2800点让大家很恐慌,甚至有人很严肃地问我“上证指数是否会跌到0”,这体现了投资者极度崩溃的心态。但是到了14:30之后,我的手机突然安静了,一看才知道是大盘翻红,大家的情绪也随之稳定了。

周四大盘的奇迹走势有3大看点。

第一,两市成交额达8648亿,创下2024年成交额新高,其中ETF的交易量占比高达11%,这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华夏、华泰柏瑞、易方达、嘉实基金的4只沪深300ETF的交易额共达312亿,成为市场稳定器。此次情况因与2015年的情况惊人相似,也被解读为国家队进场的信号——2015年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国家队借道宽基指数ETF突然抄底,帮助市场化险为夷。

第三,资金向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大盘股进发。今年以来我反复强调市场的风格可能会转向大盘股,这与我们的预测不谋而合。最近一段时间,沪深300指数,尤其是上证50指数的标的跌幅都较小,去年表现良好的小盘股、微盘股,例如中证1000、国证2000,反而跌得非常厉害。

这是否是国家队进场的信号?是的。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国家队有义务进行护盘,而且国家队亮剑也意义重大。易会满曾经在讲话中提到: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失灵时,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预。

2024年开年以来,ETF资金净流入不断扩大,1月18日,股票型ETF成交额达890亿,1月19日时这些ETF仍在放量,这说明不仅国家队在持续买入,同时也带动了许多机构投资者和长期个人投资者加入抄底大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景象?这其中有2大原因。

第一,机构投资者和长期个人投资者形成了“市场越来越接近重要底部”的共识,因此采取了越跌越买的策略。这种时候,还在一味悲观的散户就要有所反思了。

第二,投资者投资策略调整、投资风格转化。以往大家都重点配置主动权益基金,以追求阿尔法收益,瞧不上ETF这类只能获得贝塔收益的被动型投资,然而,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主动权益基金中位数呈现两位数的负收益,打破了投资者的幻想。大家开始降低预期,放弃对阿尔法收益的执念,明白能有贝塔收益已经算难得,于是纷纷加入了被动投资的行列之中。

从上也可看出,无论是投资者的情绪,还是估值的水平,都表明市场越来越接近底部,可能会迎来巨大的机会。

 

 1月MLF“量增价平”续作,“降息”预期落空?

主持人:货币政策层面,1月MLF“量增价平”态势续作,是否意味着“降息”预期落空?

程大爷:2023年没有降息,大家表示可以理解,一是因为美国一直在加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甚至高达5%,二是因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所以央行为了保持内外政策的平衡,采取了不降息的态度。

随着2023年12月美联储清晰表示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处在历史峰值水平,言外之意也就是极大可能不再进行加息,而要开始考虑开启降息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期待央行开始进行耽搁了一年的降息降准操作。

周一央行开展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995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维持1.8%和2.5%,并没有出现此前大家一致性预期的降息操作。周二,市场出现了较大反应,这与降息预期落空息息相关。

股市是货币政策的晴雨表,货币政策紧缩,股市就几乎没戏;货币政策宽松,股市就能获得更多发展空间。2024年,货币政策的运作空间更大,经济流动性也会更宽松。基于对流动性的考量,今年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值得期待的,股市表现应该不会太差,未来存在着不断上升的可能。

 

 日股ETF被A股投资者狂买,触及涨停又快速跌回,说明了什么?

主持人:A股投资者狂买日股ETF,日经ETF一度触及涨停,然后又快速跌回,高息股热度不减,这说明了什么?

程大爷:日本股市连续创新高,日经225指数突破36000点,大家对此都感到眼热,跟风买入。华夏基金一支日经225的ETF被买爆,周一时华夏基金日经ETF一度触及涨停,溢价率逼近20%,最终收涨4.67%,溢价率仍然高达13%。

虽然因为交易资金限期错配等潜在因素,日经ETF会与实际跟踪的225指数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但是偏离20%实在是过于夸张。这不仅表明A股投资者的极度不理智,也说明大家对A股过于绝望,以至于居然愿意以20%的溢价去买入日经225指数。

当然,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多支日经225指数ETF连续上涨之后,在周三纷纷回落,并且跌幅巨大。多家基金公司也在密切提醒投资者们高溢价风险,例如华夏基金本月已是第6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种种现象都表明投资者们目光都被日经225指数的上涨吸引,而多次忽略了高位回落的风险。

海外投资近几年收益确实可观,美股、日股、印度股市、乃至处在战争时期俄罗斯的股市都在上涨,而A股的投资者确实憋坏了,都想冲出去。最近QDII基金大火,不少基金紧急宣布“闭门谢客”,表示外汇储备不够。

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A股仍然处于价值洼地的观点,大家与其买日经225指数,不如布局A股的宽基指数,耐心等待未来的价值回归。

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投资境外股市需谨慎,在加入之前一定要认真进行研究和评估。否则只会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那倒不如在同一个坑里躺平,慢慢养伤,等待站起来的时机。

 

 深圳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持续回升,楼市回暖信号出现?

主持人:深圳二手房市场最近活跃度持续回升,2024年单周录得成交量已突破“千套”,是否意味着楼市回暖信号出现?

程大爷: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位,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楼市回暖的信号已经出现,但是,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位房子仍然乏人问津,整体而言不算乐观。

深圳二手房市场却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事件,2024年第二周一改往日二手房成交量下跌颓势,录得千套成交量。深圳一些核心区域的新盘也出现了良好的销售热潮,显示了一定的回暖信号。

二手房市场放量和一手楼盘新盘被哄抢的背后,存在着“降价换量”的逻辑——通过巨大的差价来吸引客户,原本报备价可能是10万/平方米,开盘时就变为7万/平方米。但这种逻辑能否持续扭转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的颓势,还需要进一步观望。

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中房地产板块息息相关,但似乎完全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资产。

从估值来看,房地产市场中,从租金收益率或者房价收入比的角度看,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房价都长期处与高估状态,即使价格下跌,也没有低到哪里去。如果房屋的租金收益率以2%来计算,也就相当于持有一只50倍PE的股票。

而从股市的房地产板块来看,又是另一道风景,具备明显的投资价值。其中有2个核心看点。

第一,房地产板块最近跌幅巨大,存在跌出来的机会。周四时申万一级行业的房地产指数跌至849点,创下10年新低,相比于2015年的2670点,跌了70%。如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再好的行业涨得过多了也存在着风险,再平庸的行业跌得太狠了也会出现投资价值。

第二,目前优质的房地产公司估值都长期处在严重低估状态。当前房地产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优势都很明显,例如保利6倍PE和0.54倍PB,万科6倍PE和0.44倍PB,这意味着目前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所有的悲观因素。

优质行业被严重低估,就有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因此大家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些优质标的进行布局。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先聊到这里,感谢程大爷,我们下周再见!

程大爷:好的,再见!

 

如果希望获得本节目的文字版摘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传媒”,输入节目“程大爷”即可获得文字版摘要。

 

 风险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作为入市依据。本期嘉宾程峰,职业证书编号S0570611100178。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