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警特刊|结构性理财:2023年迎发行“大年”,但单品募集规模逐季走低

2024年04月10日 15: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财理财通
2023年理财公司结构性理财新发量大增,但理财公司新发固定收益类结构性理财单品平均募集规模在2023年却逐季走低,四季度平均募集规模较一季度下降近六成。

编者按:2024年4月8日,南财理财通发布《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该报告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海量理财大数据撰写而成,并由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提供专业的金融解读,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客观、公正、真实的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全貌。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未经课题组同意,禁止对外使用。

在利率下行、权益市场震荡剧烈以及“资产荒”加剧情况下,衍生品在理财产品资金配置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2023年末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理财的存续规模为40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00%。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3年理财公司结构性理财新发量大增,同比2022年增长近110%。其中固定收益类结构性理财新发量更是同比增长234.92%。

结构性理财由理财公司或银行发行,收益情况通常与挂钩的指数、商品、基金有关,在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净值随市场情况波动。与结构性存款相比,都具有收益增强的属性。本文统计的结构性理财为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载明内嵌衍生品结构的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与结构性存款、保本型券商收益凭证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度较高。在实际运作上,结构性理财的规模会与保本型券商收益凭证有一定重合。理财公司发行结构性理财一般需要衍生品交易资格,不过并非所有的理财公司都拥有该项牌照,没有牌照的理财公司或募集金额不足5000万元的结构性理财可以通过配置券商收益凭证间接参与衍生品市场投资。据南财理财通整理,截至2023年末,已开业理财公司中,仅16家理财公司拥有衍生品交易牌照。

收益凭证是指证券公司发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售的投资工具,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相关联的有价证券。收益凭证通常与特定标的相关联,包括指数、期货、利率、汇率、金融衍生品及基础商品等。按照合同约定分为“本金保障型”和“非本金保障型”。在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中,证券公司借助募集所得资金,进行结构化的产品设计,约定期限结构,到期或达到约定目标时还本付息。

此外,结构性理财的发展也离不开结构性存款的压降。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标的表现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结构性存款因风险较低颇受上市公司青睐,尽管如此,结构性存款长期压降的趋势恐怕较难改变。因结构性存款和本金保障型的券商收益凭证均具有保本的特点,上市公司结合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考量,颇为青睐结构性存款及券商收益凭证。结构性存款还被纳入存款保险保障范围,而这一点是理财产品中的结构性理财所不具备的,理财产品已基本实现净值化,产品净值随投资标的价值波动而变化;在收益方面,三者都有一定概率获得较高一档的收益。

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监管加强了对结构性存款的规范,压降结构性存款的大方向不变。结构性存款规模自2020年4月以来每月整体呈走低趋势。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资全国性银行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02万亿元,较2020年4月末高点12.1万亿元下降66.89%,降超8.1万亿元。

结构性理财的渠道吸金能力减弱。回顾募集金额情况,2023年“固收+期权”结构性理财季度募集金额先增后降。整体呈现上半年疯狂吸金、下半年募集难的局面,单品募集金额逐季走低。从2023年一季度的3.13亿元降至2023年四季度的1.27亿元,相较之下跌幅为59.42%。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了解到,相较产品结构创新,打通渠道特别是头部渠道对产品募集规模的提升更为有效。2023年下半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募集较难,各家理财公司结构性产品在头部渠道排期上新瓜分规模,难出大单。在2023年四季度,即使头部渠道募集能力也略显疲乏,多只产品初始募集规模不足5000万,部分产品初始募集规模甚至不足千万,不及产品说明书的募集规模下限但依旧成立。

那么结构性理财业绩水平如何?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3年到期结构性公募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为2.58%(合并登记编码,下同),其中固定收益类结构性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为2.76%,混合类结构性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为2.16%。

从存续产品看,截至2023年末存续期满一年的结构性公募理财2023年平均净值增长3.03%,其中固收类产品(固收+期权)平均净值增长3.23%,混合类平均净值增长2.41%。2023年固收类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低于纯固收(3.61%),但高于固收+权益(2.89%)。

值得注意的是,存续期满一年的结构性理财运作方式多为开放式运作,而封闭式运作的结构性理财占新发行产品主流。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认为2023年新发行量猛增的主要品种为挂钩股指的“二元”结构产品,此类结构较为依赖挂钩指数在观察期内上涨产品敲出,2023年上半年主要指数在相对高点时吸引了较多投资者因此发行量较大,而下半年主要指数表现不佳,该类产品难以敲出,业绩表现不佳,因此吸金能力有所减弱。

事前写明与相机抉择,结构性理财应该标明结构还是模糊字眼?在说明书写明内嵌结构为目前市场上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主流做法,仅有少数几只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披露业绩基准但不载明所用结构,在实际运作报告中才披露所购买的收益凭证。不披露具体结构及挂钩标的的产品投资经理可运作空间更大,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适合的一种或多种内嵌结构。但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看,客户希望结构性产品信息透明化,这有助于更好了解产品风险,匹配自身风险偏好。销售渠道通常对未具体载明结构等信息的结构性产品主要以“固收+”产品或混合类多资产配置产品去销售。

长期来看,结构性理财发行主要依赖过往业绩表现打造的品牌系列效应,而其背后体现的则是理财公司的结构性产品投研团队实力。实力体现主要分为两块:

一,产品创新能力及设计能力。2023年14家理财公司齐发结构性理财,内嵌“二元看涨自动敲出”的产品更是层出不穷,理财客户经过相似产品结构性存款的洗礼对二元结构产品较易接受,产品业绩基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随着入局者增加,产品竞争趋于白热化,二元结构弹性有限,构建及应用更适应市场的结构貌似为突围方向之一,如保本大雪球等结构的创新。

二,对市场的敏锐把握能力。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主要依赖理财公司的品牌效应及该系列产品过往历史业绩表现。不同时期市场适合不同的期权组合,结构性理财发行时点和结构较为考验发行方对市场的把握。

近年来,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理财产品的相对性价比有所提升。结构性理财目前规模尚小,但随着结构性存款等资产的压降,未来前景广阔。

详细报告全文请在文末与课题组取得联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