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板块暴增至600亿,宁德时代再推重磅系统

2024年04月10日 17:22   21世纪商业评论   史川轩
储能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撰文/ 史川轩  编辑/ 鄢子为

“宁王”,抓紧抢占储能市场。

4月9日,宁德时代在北京发布天恒储能系统,零衰减、大容量,成为其核心卖点。

宁德时代称,“天恒”为全球首款实现容量与功率均5年零衰减的系统,且可大规模量产。行业此前的最高标准,为3年容量零衰减。

锂电池寿命“跳水”问题,已成储能行业的一大痛点。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前期投运的储能系统,有的宣称10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3年就面临大面积退役;大多数储能企业对外标榜能做到20年、25年,产品的循环寿命能到12000次,其“承诺”很难落在纸面上。

这对储能电站的成本回收尤其安全运营,带来巨大挑战。

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汇集数据显示,2023年电化学储能电站,年非计划停运1030次,80%以上为电站关键设备、系统等质量问题所造成。

实现“零衰减”,则需更新材料工艺,如优化电池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同时,采用更多电化学活性物质,通过补锂、预锂、掺杂包覆等方式,确保电池在充放电循环时优先消耗多余的活性物质,保证其容量不发生衰减,且量产面临成本高、产品良率低等难题。

宁德时代称,其攻克“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

同时,天恒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6.25兆瓦时级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少有聚焦储能的公开发布会,高调推出天恒,有其商业考虑——储能业务已成第二增长曲线。

自2018年起,宁德时代单独设立储能事业部,当年营收仅为1.89亿元,到2023年,其储能板块收入激增超过300倍,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40%。

2023年,其储能电池系统营收达到600亿元左右,占总营收的14.94%,大体已占动力电池体量的1/5;毛利率23.79%,较动力电池业务,稍高1.5个百分点,且33%的同比增速,也远高于动力电池业务。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而爆发的储能市场,良莠不齐,部分企业用低价低质抢夺市场。

据CNESA数据,2023年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年末的0.4元-0.5元/Wh,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8元/Wh,下降40%,亦接近腰斩。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推出高技术门槛的高端系统,对其捍卫优势地位、维持盈利能力均有现实意义。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