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与自贸港如何“双向奔赴”?专家:大湾区研发+海南应用优势互补

2024年04月15日 17: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广州报道

广东与海南两省隔着琼州海峡对望。近年来,随着海峡建设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双向奔赴”,成为两地产业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4月13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指导、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主办的“港湾融合 相向发展”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

广东省海南联谊会执行会长罗罡认为,港湾经济融合发展要写好四篇文章。一是建设国际高端消费品品牌世界工厂,引导国外高端消费品品牌企业进驻海南制造和加工;二是打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发港,吸引企业汇聚海南,成为出海海外的基地;三是打造中国品牌海外营销总部基地,吸引有意开发东盟及国际市场的企业立足海南,以海南为基地做国外增量市场;四是向香港学习制度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

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探讨了海洋、热带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开展“大湾区研发+海南应用”模式的可能性,建言推进广东、海南在政策优势、市场融合、产业联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挖掘产业互补优势,以建立共同人才市场等方式,促进港湾标准对接,实现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对接。

基础设施与产业一体化发展

港湾融合的大背景之一,是海南将在2025年底前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零关税”进入海南,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境外个人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限制会越来越少。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实现港湾相向发展,其重要的举措是推进港湾经济一体化: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以政策衔接为突破口、以体制对接为保障。他认为,港湾“相向发展”是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放大,要实现“优势互补、相向发展”,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重要枢纽。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专场中,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表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海南成为投资热土。比如,进口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三张“零关税”清单政策,累计进口货值202亿元,减免税38.1亿元;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政策已扩大至全省重点园区,累计内销货值47.1亿元,减免税4.2亿元。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建议,抓住时间窗口期,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市场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的资源投资布局,形成发展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巨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而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可以根据大湾区市场需求,海南提供农业订单,精准实现产销对接。”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林冠平指出。

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吸引着各类资本、资源在港湾两边流动。对此,迟福林建议:一是推进港湾海洋、热带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二是推进港湾服务贸易一体化,在港湾实行统一、精简的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三是推进港湾合作的政策衔接,并建立“飞地园区”。

多位专家都提到了“大湾区研发+海南应用”模式的可能性。海南管辖海域面积大,广东海岸线长,明阳集团海南公司执行总经理、明阳集团海南东方基地总经理王占举认为,两省可在深海技术领域加强合作。针对具体的产业对接领域,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华提出,推进以湛海高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跨海电网一体化,并且重点推进旅游、商贸、金融合作发展。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联兴则建议在生物医药、农业方面实现突破;推进人工智能、数字应用的联动发展。

加强港湾政策与体制对接

港湾产业一体化离不开体制机制与标准的对接。迟福林认为,“要推进港湾合作的体制对接,尽快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与边境管理等“三个统一”,并建立高层次港湾合作协调机制。”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则进一步建议建立联合工作组,完善对接协调机制,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圆桌会议。

围绕港湾政策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秘书长郭达提出,特别要实现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累积。而在促进港湾标准对接方面,他认为要通过建立人才共同市场,实现一地认可、四地执业或享受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强调,要借鉴国际发达自贸港经验,用好国家赋予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以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吸引中外企业投资落户;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吸引人才、服务人才,让其长期支持海南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