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买卖国债或可成为央行重要政策工具

2024年04月19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喻(财经评论员、高级经济师)

日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央行指出,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总量稳定增长,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新增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从主要指标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稳固,存在以下结构性亮点。

首先,社融规模保持高位,信贷投放节奏优化。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7%、9.2%,保持了较快增长,表明金融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为12.93万亿元、9.46万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位。事实上,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量少于去年同期,主因是去年一季度银行“开门红”大幅冲高形成高基数,使得去年后三季度出现信贷透支。今年一季度社融和信贷增量实现了较为均衡的投放,能够为二季度之后支持实体经济留足后劲。

其次,市场利率平稳下行,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2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综合贷款利率水平继续下降。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至3.95%,1年期LPR保持在3.45%,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整体降低。从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来看,整体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个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表明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考虑到信贷资源结构性支持力度的加大,一些从紧配置领域的利率相对较高,那么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获得的贷款利率下行幅度就更大。

再次,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五篇大文章”获得重点支持。一季度,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保持在20%~30%左右的高位。为了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强相应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新增了5000亿元PSL额度,目前已经全部发放完毕。为了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期还设立了5000亿元额度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预计后续还将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下,未来信贷结构有望继续调整优化。

近日召开的央行一季度例会指出,将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展望二季度,由于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加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普通国债的发行,初步估算政府债的净融资规模超过3万亿元,可能相比去年同期翻倍。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预计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更加注重逆回购政策工具的力度,为财政发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此外,近期市场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讨论较为激烈。实际上,历史上我国央行早在1997年就尝试了国债买卖操作,只不过当时国债市场规模有限、广度不够,没有发挥出显著作用。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国债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能够为央行开展国债买卖提供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未来,央行可以将国债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不但起到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主权货币与主权信用挂钩,有助于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主权信用货币体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