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数字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解答“人同机器是什么关系”等问题

2024年05月23日 18:5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开幕。当天下午,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同步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要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他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两次大的技术飞跃,一次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3000年,另外一次在18世纪。前者带来了农业,促进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后者带来了工业,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每一次技术飞跃和进步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而也都会产生伟大的思想文化成就”。

林尚立表示,到今天为止,人类的现代化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有两种形态。第一阶段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时期的现代化,其发生于西欧,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第二阶段是工业文明发展后出现的现代化,发生于美国。但今天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开始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迈进,中国的现代化恰好处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

基于此,林尚立认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所承载的数字时代的新型现代化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将成为人类现代发展新的中心地带,哲学社会的发展中心也将随之移向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构建中国的知识体系。

他提出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几条路径。首先,要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回应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林尚立表示,人类必须重新定义自己、世界和未来,解答“人同机器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在这一历史阶段,谁能够给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定义,谁就能成为人类社会观念思想和价值的引领者。

其次,积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迈入新境界,让中国的制度体系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力量。第三,全面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程度,为人类知识创造提供创新思想理论。

最后,把握数字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创新数字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发展,都会拓展人们的世界观,激发人们创新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当今世界进入了数字时代,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跳出西方逻辑、美国模式,提供了时代机遇和现实基础。

林尚立认为,要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秉承科学的数据和方法论,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信息数据带来的新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创新研究方法,开辟新的学术领域,构建中国自主体系,创新数字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