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加速渗透 高速光模块浮光跃金

2024年05月24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雷晨

编者按:

在数字经济潮涌与大模型井喷的时代,算力正如水、电一般,逐日成为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可以说,谁拥有了算力的主导权,谁就捏住了面向人工智能的头等船票。

这样的时代巨浪下,我国的算力也已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更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

在“东数西算”工程公布两年之际,我国算力网体系建设现状怎样?如何进一步强化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算力网风云”系列报道,围绕中国算力一体化体系建设现状、难点与堵点、产业链机会等进行全方位解读。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数据的迅猛增长,对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光模块的发展和应用。

作为AI行业的风向标,英伟达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超出外界预期。

当地时间5月22日盘后,英伟达披露,报告期间实现营收260.44亿美元,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262%,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46.5亿美元;净利润148.81亿美元,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628%。

GPU与光模块属于“强绑定”关系。光模块负责实现高速、长距离的电信号与光信号相互转换,确保数据中心内部以及跨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升计算资源的互联互通效率,支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的发展。

去年以来,受益于AI热潮带动,光模块领域整体浮光跃金。

A股市场上,光模块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中际旭创(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光迅科技(002281.SZ)、天孚通信(300394.SZ)、联特科技(301205.SZ)等。

在受访人士看来,AI的飞速发展将带来对算力需求的巨大跃升,进而引发服务器需求量的激增,800G和1.6T高速光模块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更高的互联速率和更多的互联数增长奠定了高速率光模块广阔的市场空间,叠加国内公司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全面看好光模块行业投资机会。

高景气下的确定性

“对英伟达GPU芯片的需求仍然是白热化的,”Edward Jones的分析师洛根·帕克(Logan Purk)表示,“这些结果可能足以满足投资者的胃口,并让市场放心,人工智能投资尚未放缓。”

随着英伟达高端GPU产能的逐步释放,下游的海外云计算厂商持续加大对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积极建设新数据中心,还大量采购GPU和AI专用芯片等关键设备,使得整个行业的资本开支进一步扩大。

今年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总额达到79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这三大云服务提供商的总增长率高达24%,占据了市场的66%份额。

此外,海外云厂商对数据中心内AI大模型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对AI算力和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400G/800G高速光模块的迅速发展。

全球光模块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也展现出积极的业务指引和增长预期。

得益于AI驱动,英伟达核心光模块制造商Fabrinet截至今年3月29日的2024第三财季,公司光通信收入5.91亿美元,数通收入环比增长6%,400G以上产品收入增长12.7%。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光模块出口总额显著增长,总额达35.7亿元,同比增长59.3%,创下近三年新高,体现了AI驱动下的行业繁荣。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光模块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22~2027年或将以CAGR11%保持增长,2027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据亿渡数据预测,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于2026年达到82亿美元。

与此同时,政策面利好不断。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多位算力行业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总结道,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建设,对于光模块领域一定是有帮助的。高速光模块的渗透率未来有望提升。

“从目前行业需求来说,国外市场在营收占比中占大头。当然,国内需求我们也是积极参与和拓展。”接近中际旭创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技术迭代周期缩短

从早期的低速模块到如今的超高速模块,光模块行业不断推动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通信效率的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和业内人士交流时获悉,光模块行业的技术迭代历程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光模块开始进入市场,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进步,90年代初,光模块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半导体激光器取代LED成为主流,传输速率大幅提升。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数据中心对光模块的需求增长,SFP光模块开始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取代了原有的GBIC模块。随着云计算、高清视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QSFP和CFP等高性能光模块应运而生,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也跃升至100Gb/s和400Gb/s。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光模块行业的技术特点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高速率。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光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在不断加快。目前,主流的光模块已经可以实现400Gb/s的传输速率,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是高密度。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光模块的端口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更小的封装尺寸和更高的端口密度成为光模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是低功耗。随着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功耗不断上升,对光模块的功耗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低功耗的光模块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整体的能耗,还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是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光模块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集成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等组件,光模块可以实现自诊断、自优化等功能,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根据Yole数据,2022年云厂商开始逐步导入800G光模块产品,2024年800G光模块或将大规模出货,2025年1.6T亦有望迎来商用元年,新一轮光模块迭代周期有望由此开启。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以2023年为起点,未来光模块速率迭代周期将从原先每4年翻一倍缩短至每2年翻一倍。2024~2025年仍是全球AI军备竞赛的关键时期,算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厂商奋起直追

当前,国内厂商在产业链布局上已相对成熟,特别是在模块制造领域,已成功占据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的六席。

然而,在硅光芯片与电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国内厂商相较于海外同行仍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国产替代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从头部企业今年一季度业绩来看,光模块板块的业绩确定性已经有所显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23年,中际旭创以400G、800G为代表的高速光模块销售额为97.99亿元,同比增长9.56%。

自2023年3月开始,中际旭创海外大客户在AI方面的800G需求开始起量,并不断增加和补充订单,整个行业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2023年下半年,部分海外大客户开始提高400G光模块的需求用于以太网400G交换机网络。

随着高端产品订单和出货量显著增加,中际旭创去年的业绩增长势头在今年得以延续。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48.4亿元,同比增长163.59%;归母净利润约10.09亿元,同比增长303.84%。

“一季度的800G和400G出货量都较多,全年会有较大量的交付。从产品形态来看,传统的EML方案需求量很大,部分客户也开始用一些硅光方案,400G和800G硅光上量较快,未来的1.6T也会看到一些硅光的型号。”中际旭创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位通信行业分析人士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示,在AI驱动的大背景下,未来,随着高端产品的持续放量,有望为光模块行业提供更多业绩支撑。

“整体来看,国内需求端在速率上会比国外稍微低一点,国内800G的出货量相对国外市场还比较有限,800G目前主要应用在AI领域,数据中心也会逐步导入。”中际旭创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今年一季度,中际旭创的毛利率为32.8%,去年第四季度约为35%,略有下降。

对此,4月21日,中际旭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每年的一季度会执行新的价格年降,毛利方面会有反映;其次是产品结构的原因,400G在一季度的上量比800G相对快一些,毛利相较800G低一些,对综合毛利率产生影响。

“每年在执行新的价格后,我们也会全力通过提升良率、BOM成本和生产效率等方式,来提高我们产品的毛利率。”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不过,华鑫证券研报指出,后续随着高毛利的800G产品逐步放量,良率、生产效率的逐步提高,BOM成本的不断优化,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改善。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当前通信技术迭代速度正被大幅度压缩至1.5年甚至1年,技术领先且与客户合作紧密的头部厂商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伴随高端需求的持续放量以及技术迭代速度的提升,预计行业格局或将向头部厂商进一步集中。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