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智能副总裁蒋瑜涛:城市空中交通四大基本要素已基本实现

2024年05月26日 12: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典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发展趋势将从隔离空域到融合空域,从简单场景到复杂场景逐步演进。”亿航智能(EH.O)副总裁蒋瑜涛表示。

近期,2024年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举行,在分论坛--低空经济与产业集群峰会上,蒋瑜涛分享了他对《城市空中交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他认为,低空经济产业的落地应采取“一主两翼”的策略:以城市空中交通为主轴,同时携手传统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作业,形成两翼齐飞的格局。

具体到城市空中交通,蒋瑜涛认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应是立体分层的,不同高度的航路上运行不同类型的航空器。

他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结合民航体系总结出了城市空中交通的四大基本要素,现已基本实现。

首先是空中交通数字新基建,5G通讯、数字孪生和通感一体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城市空中交通的需求;其次,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具备标准适航能力,各项安全冗余备份并可以实现精准飞行;再者是分布式动力输出系统,电气是中国的强项,低碳低噪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成本;最后是数字化的调度运营系统,规模调度各类航空器,形成高效协同的机制。

目前,低空载人飞行器拥有多种构型,全球共有超过400家企业参与研发,中国约为十余家主机厂参与其中。

蒋瑜涛表示,从操控维度看,分为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从能源维度看,技术路线有电动、燃油和氢能源;在起降方面,有垂直起降、短距起降和常规起降等方式。

蒋瑜涛所在的亿航智能专注于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的研发。亿航的EH216-S是全球首个获得民航局三证的eVTOL机型,拥有超冗余备份设计,包括3组飞控系统、12组电池和16个动力螺旋桨,确保了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蒋瑜涛称,低空产业链较长,不仅需要eVTOL的参与,还需要配套无人驾驶飞控、指挥调度中心、充电系统和起降平台,构成完整体系。从专业化分工来看,需要专业运营公司参与,负责eVTOL的规模化、场景化运营,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超过民航。

经过两年多的市场探索,蒋瑜涛认为,载人、表演、配送、巡查、消防和救援等活动可以由单一平台公司进行综合管理。未来高密度飞行活动中,空域系统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深度连接但相互独立,如同地面交通管理和路网体系。

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在监管方面,政府和空管将通过数字空运系统和低空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和管理;在运行方面,包括有人运行的管理系统和无人运行的调度系统。无人驾驶航空器有飞控系统,有人驾驶航空器的辅助飞行系统同样重要。基础设施方面,地面基础设施则包括飞机、跑道和起降坪。

据悉,深圳的欢乐港湾湾区之翼一期作为全球首个常态化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启用,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

蒋瑜涛透露,尽管,EH216-S目前已经具备商业化运营的资格,但因其突破了有人驾驶载人的运行条件,转为无人驾驶。因此,需要符合中国民航局新法规的审定,不久将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载人场景预计今年投入商业化应用。

不过,实现真正的城市内飞行出行并非一蹴而就。蒋瑜涛认为,将先从城市内的飞行体验开始,向单点空中游览逐步转化到摆渡航线和高铁摆渡航线,最终在数字空运和无人空中交通系统完善后实现全面应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