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冯润桓:保险业将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保障

2024年05月27日 19:3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归辞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陈归辞 上海报道

5月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4年度大会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冯润桓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着风险,这给保险业带来了机遇。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AI产业中可能发挥风险管控的作用。

冯润桓提出,人工智能目前大致处于拉姆斯菲尔德矩阵中“未知的未知”的位置,从“未知的未知”迈向“已知的未知”或“已知的已知”,将使人工智能成为“可保”的风险。

他指出,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风险可总结为四大类别:一是数据相关风险,例如模型训练时数据存在的偏差造成模型训练的结果出现问题;二是权益风险,例如目前已经出现的如ChatGPT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三是模型行为风险,例如大模型幻觉可能误导消费者;四是社会风险,例如AI技术降低了很多技术门槛,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于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

对于人工智能的风险,很多政府已经正在关注,并开始着手管理相关风险。比如,走在最前面的欧盟早在2018年就已经在法律层面对人工智能予以关注,并于2024年3月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人工智能法案。

冯润桓认为,人工智能所伴随的风险给保险业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当风险不够明确而有法律责任的时候,保险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风险管控手段。”他指出,事实上,所有新技术产生时都会面临类似的“未知”与“风险”问题。比如汽车刚发明时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所以遇冷,正是保险业最早推动了汽车的推广,而法律在这方面比保险行业至少滞后了二十多年;保险业也推动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使用。

因此,冯润桓认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保险业能够提供哪些风险保障成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他表示,保险业为人工智能的风险提供保障在某些场景中已经出现了,比如美国加州政府要求须为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每辆汽车购买500万的保险。又如大模型已经引发了著作权的责任问题,在这个领域未来可能会有很多责任险产品推出。此外,已有的网络安全保险也可能会延伸到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有的货运险也可能延伸到无人机的使用领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