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之际,并在时隔4年多后,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标志着三国合作的重启和再出发,三方也就重启2019年中断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达成一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共同应对风险,中日韩三国于1999年开启合作机制。发展至今,该机制已建立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7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的综合体系。其中,领导人会议是最高层级机制,对中日韩合作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和指导。在疫情暴发后,该机制受到影响暂时中断,在时隔4年多后,今年三国决定重启。
在过去几年当中,美国拜登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破坏全球合作的政策,包括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封杀、以去风险为名义的“脱钩断链”等等,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并由此影响到了贸易、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看,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但买单的是亚洲国家和地区。
首先,全球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供应链产业链聚集在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亚地区,东盟正在增加部分电子组装业务。美国政府的目标是建立美国自己的产业链,这可以从其《削减通胀法案》、半导体补贴政策等可以看出来,要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到美国投资设厂。与此同时,又施压日韩两国参与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围堵,避免日韩与中国的产业合作。而日韩供应链早已与中国市场形成了深度捆绑和共生关系。因此,美国的目的显而易见,打击的不仅仅是中国,也包括日韩在内的东亚产业链,使其碎片化,从而有利于美国重塑产业竞争力,并恢复全球产业中心的地位。
其次,中日韩相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国与东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是日韩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三国贸易已经形成地区内循环,并且与东盟等国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共同处于一个区域自由贸易体系。三国自2012年正式启动FTA谈判,这是一个比RCEP具有更高的自由化水平的协议目标,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海关、竞争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但是,这个过程受到美国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近些年美国以各种叙事和政策破坏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合作。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日韩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与经贸密切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而“美国优先”本质上就是打破这种利益共同体,拆散三方之间的产业与经贸合作,从而削弱各自的发展能力与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多次警告,全球经济碎片化将导致全球经济总产出减少高达7%。毫无疑问,这将对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组成的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构成挑战。
当前,拜登政府正面临糟糕的通胀,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也使得美国正在丧失更多支持,与此同时,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其经常忽视、甚至损害日韩的利益。因此,日韩应该及时“回归亚洲”,扎根本地区,维护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经贸互联互通,团结合作抵御对全球化的破坏,建立强大的稳定的区域经济以应对世界各种不确定性。
此次会议期间,中韩将成立“中韩出口管控对话机制”,为加强供应链合作建立沟通渠道,并商定重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日韩相互之间的双边的谈判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日韩三方的合作并推进三国FTA的谈判。三国应该认识到合作才能实现国家利益、地区利益的共赢,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携手维护亚洲的稳定、团结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