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央行发布两条重磅信息:一是央行自2024年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是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央行在公告中明确,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由此,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偏高、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央行降准降息的政策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除了释放长期流动性外,降准有助于推动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在资金需求一定的情况下,降准配合降息、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其他政策货币工具运用,能够推动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下,政策利率的调整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幅度之大,具有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特征和意图,基于市场化利率的跟随调整,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仍有一定空间。这意味着央行可能进行年内二次降准甚至三次降准,由此可能释放更充足的长期流动性,优化商业银行资金结构、节约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为银行体系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稳定信用扩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和可持续性。
宏观政策的“组合”操作,强化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同步实施降准降息,充分体现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强度,表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心。降准向市场、向社会传达更加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各方信心,缓释市场诸多潜在风险压力。配合近期监管部门的轮番表态,相关新政的相继落地,释放积极稳增长信号,有利于持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下,中国A股市场近日迎来了强劲反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双双齐升,上证综指连续突破2800点、2900点、3000点关口,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接近7。随着后续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市场信心的不断恢复,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望强化,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有望加固,构建“长钱长投”的理念,由此,A股市场有望重新发挥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央行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实施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货币政策具有“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和有效的操作空间,未来组合操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重振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幅度为近四年最大,是支持性货币政策的重要体现,随着一揽子扩张型政策组合拳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降息降准双箭齐发,有利于保持政策强度的持续性,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夯实资本市场持续稳中向好基础,为市场健康向上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而货币政策操作的宽松空间,表明金融市场可能获得持续的流动性,由此打开市场的想象空间,持续提振市场的信心。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重塑实体经济的发展信心。降准降息在增加金融机构资金的同时,能够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具有稳增长的政策效应,刺激企业、政府和居民的投资及消费,成为提振经济增长动能的发力点。央行此次全面降息幅度超预期,有助于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带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能扭转楼市预期,有助于楼市的复苏。此外,降息降准还有助于重点、新兴领域获得发展资金,从而加快经济的复苏。后续财政政策可能侧重帮扶中低收入群体、提振消费升级趋势,提升财政稳增长的效率,而货币政策利率的下调空间,则释放货币政策强烈的稳增长信号,组合政策有望持续刺激投资和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