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连板永辉超市: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尚存在不确定性

2024年09月28日 00:00   股市广播

永辉超市(601933)9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

经公司自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除已经公告过的《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签署暨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外,公司及公司主要股东均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注入、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等事项。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尚存在不确定性。

名创优品花近63亿元收购永辉近30%股份

永辉超市9月23日晚公告称,公司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广东骏才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19.13亿股股份、3.67亿股股份和3.87亿股股份。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骏才国际,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9.4%。骏才国际及其实控方名创优品将与永辉超市携手向品质零售模式转型。永辉超市表示,上述事项最终能否实施完成及实施完成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同日,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公告,以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其中包括牛奶公司持有的21.1%及京东持有的8.3%的永辉超市股份。

9月24日,永辉超市开盘涨停;而名创优品(HK09896)港股一度跌超30%,截至当天收盘股价跌23.86%,报25.05港元/股,市值达311亿元,一天之内市值蒸发103亿元。

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

名创优品公告显示,该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预计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其线下零售版图。

永辉近三年业绩不佳 接受“胖东来模式”调改

作为中国“生鲜第一股”,永辉超市曾是中国最具前景的连锁超市。

在永辉超市成立之初,福建创始人张轩宁、张轩松兄弟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了生鲜领域上,并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首家开业的永辉超市,其生鲜区域就占据了60%左右的面积。

凭借源地直采的经营策略,永辉超市很快就从各大巨头的夹缝中突围而出,2010年成功登陆上交所。2015年、2017年,京东、腾讯方面相继投资永辉超市,2018年永辉超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连锁超市数量也在2020年超过千家。

在新零售时代,由于线上购物、社区团购、同城配送等业态的竞争,永辉超市近年来业绩不佳。2021年至2023年,永辉超市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8.33亿元、-25.65亿元和-19.76亿元,3年累计亏损约83.75亿元。

在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同时,永辉通过闭店止损。据报道,2024年的前8个月时间中,永辉超市关闭了136家门店,仅在7—8月两个月就关闭了73家门店。

例如今年8月,位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恒润广场二楼的百佳永辉超市(名盛广场店)停业。2022年5月29日,位于广州天河员村的百佳永辉天河都市广场店也宣布闭店。

永辉超市的股价也一路下行。2024年以来,公司的股价曾一度下探至2.08元/股,创出近十年来新低,比起2018年的高点,已经跌去近90%。此时名创优品收购永辉,可谓“抄底”。

不过,永辉也在寻求突破和改变:早在几年前,永辉超市就曾尝试过自主调改,但效果并不特别理想。原因很多,比如战略定位不清晰,导致超级物种、mini永辉、永辉生活等多项业态探索失利;比如在平价、精品路线中摇摆不定,不仅容易失去高端客户,也容易失去铁杆粉丝。

今年6-7月,永辉超市开始对郑州两家门店进行“胖东来式”的调整改革,收到了不错效果。此后,永辉超市于8月底宣布,将在合肥、杭州、福州等10个城市开启门店自主调改工作。

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经过19天闭店调改后,恢复营业首日销售额达到了188万元,是调改之前日均销售额的近14倍,人流近1.3万人次,是调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

永辉郑州瀚海海尚店于8月7日开业,截至8月22日,日均销售额108万元,是调改之前日均业绩的8.2倍,客流提升近10倍。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