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光伏产业三年之期

2021年10月25日 18:09   城市频道   王淑媛

       日前,安徽省经信厅印发《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明确,到2023年,全省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培育壮大5家以上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企业,牵引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实施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特色行业应用示范,力争全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突破80GW,产量保持全国领先,营业收入“三年翻一番”,产业链产值实现1500亿元,把安徽省打造成为集聚效应显著、协同配套完善、国际竞争力突出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光伏产业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特色布局、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

       文件中明确未来三年安徽省光伏产业任务方向为: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高端产品供给、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优良产业生态、 推动智慧赋能升级、加快拓展市场应用。光伏产业链的加速发展, 相关设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光伏、锂电设备厂商也将充分受益。文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推动 TOPCon、 HJT、钙钛矿等下一代电池技术,半片、叠瓦、多主栅、无主栅等先进组件技术和大规模储能、柔性并网等应用技术发展。

       安徽省目前主要的光伏重点项目集中在协鑫60GW高效组件、通威5GW高效组件、嘉悦新能源8GW电池片、东方日升8GW电池片及5GW组件、凯盛光伏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华晟新能源高效异质结电池与组件、国轩储能电池、福斯特胶膜、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目前省内除了阳光电源、晶澳、通威、隆基等现有龙头企业,另外还有华晟新能源等“后起之秀”。

       实际上,光伏主原料链上游包括原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造,硅片的生产;中游包括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环节;下游是光伏发电的应用端,包括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主原料链中产量产能位前列的企业上市公司较多,且多覆盖上、中、下游多个环节,包括通威、晶澳、晶科等企业,光伏子产业链涉及诸多辅料、系统部件、设备等,其中辅料和系统部件中成本较高的包括金刚线、银浆、铝浆、玻璃、背板、胶膜、逆变器等,设备种类繁多且处于不断革新。

       之前国内的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组件和封装环节,硅料、硅片等上游材料仍需进口,产品则主要销往海外,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国内的光伏企业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2011年,在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的政策限制后,光伏市场风云突变,一批新的企业开始茁壮成长。

       作为本土企业,合肥工业大学老师曹仁贤创立的阳光电源其主营产品为光伏逆变器、电站投资开发、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光伏电站发电等,光伏板发出来的电是直流电没法直接用的,需要通过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它在光伏系统中成本占比仅8%-10%,但承担着整个系统的交直流转换、功率控制、并离网切换等重要功能。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直到2003年研制出组串逆变器,其新能源产业前景逐渐明朗,阳光电源随之壮大。2009年,阳光电源研制的500kW大型逆变器在地面电站批量应用。同在2009年,阳光电源拿下了中国新能源逆变器市场60%以上份额,当年销售收入相比前一年大幅增加82.8%。2011年11月2日,阳光电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

       2021年上半年,阳光电源(300274)实现营收82.10亿元,同比增长18.26%;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73.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7亿元,同比增长69.67%;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个风口,掌舵阳光电源的曹仁贤,凭借540亿元财富成为新一代安徽首富。

       根据公告显示,今年9月阳光电源完成以128元/股发行为 2842万股定增,募集金额为 36.376亿元,锁定期为6个月。定增阵容颇为豪华,包括JP摩根、高盛UBS AG、景林、华泰,云南能投等机构,其中拿下份额最高的UBS AG(瑞银),674万股对应8.6亿元。

       除了早早就根植于光伏领域的老牌企业,还有以地方国资助力的光伏企业“新兵”。华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21日,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电池装备及光伏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等,华晟新能源注册资本为7000万元,其股东宣城开盛建投、开达建投等均为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旗下的全国有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为异质结电池,这与现有的PERC电池生产线不兼容,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滁州市基于自身的石英硅资源,设立了30亿元的光伏产业基金,招引隆基、晶科、东方日升、亚玛顿、福斯特、阳光电源、通威、中来等一批知名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起石英砂开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

       但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涨价现象严重,产业链多个部件涨价。目前组件端承压较大,国内各地区“能耗双控”政策严格,四季度控制能耗的力度将愈发加强,能耗双控措施增加产业链上游供需矛盾,光伏组件产业链各环节再次面临成本上涨压力,而辅料如光伏玻璃、胶膜、边框价格亦有上行预期。组件环节成本抬升,盈利空间被压缩,安徽省内的多家企业及重点项目都是以组件为主要业务方向,目前来看将在一程度上被影响。  

       随着安徽省政策的大力推动,未来光伏企业融资渠道将更加舒畅,资金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光伏产业三年计划也提出充分发挥制造强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三首一保”等省级政策资金作用,支持光伏企业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和项目建设等。光伏企业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利用荒山荒坡、填埋场护坡未利用土地,有序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将光伏电站建设与两淮采煤沉陷区治理结合,探索建设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等项目的拓展将促进其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发展资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