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居民爱“藏钱”?低风险理财方式哪里找?

2021年11月17日 15:09   招商银行App

近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NIFD 季报中国宏观金融》,显示居民的货币窖藏现象依然很明显。今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增加了6.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量相近,与2019 年同期多增近7000亿元。难道居民爱“藏钱”?那么,背后原因有哪些呢?除了定期存款,还有哪些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呢?

居民储蓄意愿大于消费意愿


我们从中资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个人定期存款以及个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速来看,个人定存的增长趋势明显,相较于2019年的负增长,现已转变为两位数的正增长。反观今年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同比增长了2.5%,增速却比上月减少了6个百分点,和2019年同期相比,只增长了3%。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居民更偏好“藏钱”。


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偏好“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达25.1%,偏好“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25.5%,值得注意的是,偏好“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高达49.4%。此外,从央行披露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数据来看,二月份非银存款增加了1.61万亿元,七月份增加了近万亿元,也就是说,非银存款也在增长。而且,全民炒股的影子很明显,前段时间,沪深两市成交量连续破万亿元,市场交易持续升温,从上证所统计的月度新增开户数上可以看到,七八月份开户数同比往年呈增长现象。也就是说,居民不仅更爱“藏钱”,也爱投资理财。


居民爱“藏钱”有诸多原因

其实,居民爱“藏钱”的背后因素有很多。首先,近期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普遍较低,这更凸显出定期存款利率的魅力,并且,受到疫情的影响,预防性储蓄在居民的考虑范围内,尤其是能获得稳定且适中回报的定期存款。其次,金融管理部门将其中一部分结构性存款转化成了定期存款,且银行由于有流动性匹配率等监管指标的考核,对定期存款的宣传力度也有所提升。


其实,在2003 年(非典时期)和2020年(新冠疫情)都出现过预防性储蓄现象,且北京居民的储蓄率有过短暂性的跳涨,但今年却没有看到储蓄率的明显回落。有观点认为,疫情使居民的出行消费受到影响,且房地产调控日趋严格,经营贷、消费贷等的监管日趋规范,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储蓄、消费意愿。


股市投资意愿提升


对于偏好定存的居民来说,还有什么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呢?


招商银行的朝朝宝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投资方向主要为风险较低的标的,如债券,存款和拆借等。公开数据显示,朝朝宝目前的综合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左右,高于风险等级更低的货币基金。且朝朝宝的底层资产是招行从全市场理财产品中精选出的5只符合资管新规的优质产品,1分钱低门槛起购,每日进行收益计算并分配时,每日收益支付方式采用红利再投资(即收益转增产品份额)方式,每个人购买朝朝宝的上限为5万元。

朝朝宝的流动性优于定期存款,具有灵活支付方便花、理财收益天天计、秒进秒出零费用、一分起购门槛低等特点,现支持手机银行朝朝宝转入购买,支付场景包括但不限于ATM取款、转账、还贷款、还信用卡、发红包、各类支付等等。


比“藏钱”更优的选择还有“钱生钱”,居民偏爱低风险、稳健增长的投资方式,除了定期存款,其实还有很多种理财方式,正如上述所说的朝朝宝,当然,还有“来定投”等基金类产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实现财富增值,让未来更加自信。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