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中国NFT发展路径初探索:法币结算是核心要点,流转和版权保护法规待完善

2021年12月13日 14: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刘美琳,实习生石佳
NFT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核心要点:最终结算一定需要采用法币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美琳 实习生石佳 北京报道

作为实现元宇宙体系交易秩序的基石,NFT无疑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领域。

11月24日,柯林斯词典在Twitter上宣布,NFT击败“Double-vaxxed(接种两剂疫苗)”“Metaverse(元宇宙)”等候选词,获评2021年的年度词汇。

NFT(Non-fungible Token),译为非同质化通证,即借助区块链技术,注册具有唯一性的数字证书来记录艺术品或收藏品的资产所有权。作为一种数字证书,NFT仅是虚拟标识,并不代表艺术品或物品实体。不同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同质化通证,非同质化通证具有唯一性、不可互换和不可篡改的特性。

也就是说,收藏者可以通过购买NFT获得独一无二的专属物品。正是NFT的稀缺性,使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新星”。

“今年初就看到了有关NFT的海外报道,一开始也只是比较好奇。真正的介入这件事是从6、7月份开始。”香港大学在读研究生、插画师田睿通过港大老师在课堂上的分享,进一步了解了NFT的概念和未来发展趋势。

“肯定会有积极的作用。”基于老师的推荐和自己的专业敏感度,田睿判断NFT对著作权保护和越来越多以数字创作为手段的当代艺术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决定不再观望,第一时间找到了国内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阿里拍卖、NFTCN等,成为了阿里拍卖最新板块“数字拍卖”的签约艺术家。

10月1日,田睿原创手绘的首批NFT作品“精灵星语”系列上线阿里“数字拍卖”板块。这一天,他感到新奇和期待,于是频繁刷手机查看拍卖进展。如今,他已经在阿里拍卖上发布了四批约60件NFT原创画作,这些加密数字艺术品已全部顺利拍出,在NFTCN上的作品也售出过半。

需要指出的是,继数字艺术品、数字潮玩后,虚拟土地NFT也成为炙手可热的NFT产品。最新数据显示,11月虚拟土地NFT总市值上涨到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8%。12月10日,NFTCN在Bigverse公众号宣布上线“灵境空间”,售卖虚拟空间内的房屋资产,是国内“NFT+房地产”模式的一次试水。

虽然海外的NFT正在飞速向各个领域延伸,但因为受到国内法律和监管的限制,仍在探索中国本土化的合规发展道路。NFT在中国的未来前景如何,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全球进入“万物皆可NFT”时代

NFT爆火的背后,正是数字加密概念的发展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迭代。

“‘加密交易卡’……单向函数和数字签名的混合以及随机盲法,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珍藏和展示给你的朋友和家人的完美作品。”这是资深密码学家哈尔·芬尼在1993年提出的有关数字现金的想法,也是NFT形态雏形。

2012年出现的ColoredCoin彩色币让很多人意识到将资产投入区块链的前景,2014年Counterparty发布的meme悲伤蛙NFT 应用,更打开了人们对于数字资产内容的想象空间。2017年,第一个NFT应用项目CryptoPunks基于以太坊公链生态顺利搭建,开创性地将图像引入加密资产概念中。

随着企业和资本不断入局,全球迎来了“万物皆可NFT”的时代。今年3月,美国数字艺术家Beeple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由5000张数码作品拼贴而成,以4.51亿元的高额成交价刷新了数码艺术品拍卖纪录。Twitter联合创始人将自己的第一条推送制成NFT拍卖,最终以超过29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860万元)的价格售出,更有一位美国导演以85美元出售了自己放屁的音频。

这一过程中,名人引流更使得NFT赚足世人眼球。美国球星库里耗资18万美金购买NFT猴子头像,埃隆·马斯克则在20分钟内即以接近600万美元拍卖了一支NFT形式的歌曲。

在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宣扬、炒作之下,海外的NFT交易规模相当可观。据DappRadar发布的11月行业报告,截至11月30日,当月NFT交易额达37.6亿美元;所有协议(包括以太坊、Flow、BSC、Solana 和 WAX)中,前 100 个 NFT集合的收藏品市值约为180 亿美元,比 10 月的市值增长了 6.6%。

不过,NFT火爆之余也引来了多重质疑。今年起,以OpenSea、 SuperRare为首的交易平台飞速开展接近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被外部质疑“圈钱”。12月9日,NFT艺术家Pak证实其Merge项目出现同一NFT被卖出两次的情况,以保障资产安全作为宣传点的加密数字作品出现交易漏洞。

更大的质疑则指向了NFT流通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相比用手绘或板绘技法表现的纯原创画作,那些紧随‘国际潮流’的像素画和用程序算法批量制造的‘生成艺术’,似乎在目前的数字藏品市场中更受追捧。”田睿认为,无论用什么手段呈现作品,作品中所承载的创作者“独有的精神信息量和视觉品位”才是一幅画的核心价值。但在目前的NFT市场中,数字藏品的“价值与价格”尚有较大程度的错位。

NFT概念真伪之辨

相比海外,国内的NFT市场发展现状相对保守。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国内交易平台上的数字加密权证和海外的NFT原初概念并不一致。

从区块链的角度来看,国内三大交易平台腾讯幻核与阿里系的阿里拍卖、蚂蚁链粉丝粒,分别由至信链、蚂蚁链、新版链和树图链提供技术服务。区别于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底层区块链以太坊,以上三个平台皆以联盟链(私链)作为运行基础,不具备公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换句话说,中国的加密数字权证交易平台具有一定的准入标准,访问联盟链和发布加密数字产品受到平台的监管。

实际上,国内NFT收藏者的权利也受到一定限制。幻核、阿里拍卖和蚂蚁链粉丝粒不出售作品所有权,因而大多数加密数字产品以数字收藏之名进行交易。而海外的NFT买家可以得到作品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此外,不同于公链对用户任意支配资产的中立态度,国内NFT交易平台对交易原则也做出了严格规定。阿里拍卖和蚂蚁链粉丝粒发布的数字收藏在交易后,仅可无偿转赠,数字版权可在转让过户90天后进行二次拍卖。幻核上的系列数字收藏甚至不开放转赠的权限。

最后,国内上线的NFT产品种类也较为单调。海外早已进入到“万物皆可NFT”的时代,而在国内“重平台轻用户”的运作模式下,主流交易平台上线的加密数字产品集中在数字图像艺术、数字音乐和数字潮玩领域。

对此,亿邦国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宏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NFT真正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并不仅是目前把艺术品数字化的应用,而是将传统概念中的类非标资产引入到区块链上。

基于国内外NFT交易平台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产品流通情况、产品种类等方面的差异,“腾讯和阿里的产品不能算是标准的NFT,你可以理解它是基于某个IP或者作者的限量版数字作品,只不过是用类似于NFT的方式流通。”刘宏伟如此评价。

事实上,国内仍存在一些与以太坊互联的NFT交易平台,发行与海外无异的NFT产品,但这并非是国内加密数字交易的主流。以目前发展规模最大的NFTCN为例,该平台兼容ETH(公链),并率先采用Layer2技术,将交易手续费降低固定至33元人民币,远低于OpenSea动辄几十美元的Gas Fee,给国内的NFT作者提供了作品在国际范围内上线的渠道。虽然NFTCN具备去中心化特点和更高的开放程度,但该平台的实际成交量却无法与阿里拍卖匹敌。

在高速迭代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FT,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其内涵随实际应用情况的变化而扩展。原初标准NFT的最小单位为1,具有不可分割性和稀缺性,部分单价过高的产品很难实现流转。

“现在区块链世界正在探索NFT碎片化,把NFT分为成n份。比如说荣宝斋出品的近现代艺术家画作NFT,把原作复制一定数量,将限量份数中的一份作为最小单位1。但实际上,基于同一幅画作的NFT可以有很多份。”刘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种技术手段很难说有真伪之分,一旦其被应用到社会上,必然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并不意味着技术变‘假’了,而只是其合规的过程。” 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飒律师认为,NFT技术还不那么成熟,它和相关法律之间还有待磨合。

“虽然NFT的应有之义是去中心化,但在数字版权中由于我国相关条例的规定,独家授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同时也是监管的需要。讨论NFT技术的真伪与受限,不如讨论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发展一个新的金融科技。”

强监管模式下的NFT发展之路

究竟是什么约束着NFT在国内的发展?

中国NFT发展,与法律红线和强监管模式密切相关。大成律师事务所的肖飒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链往往会导致过度扩大可兑换商品的范围,从而使得相关的NFT被认为具有替代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性质,违反《人民银行法》第20条和《人民币管理条例》第28条的风险。

今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了虚拟货币的性质及交易的违法性。也正因此,国内的主流NFT交易平台要进行调整。如果说,今年10月腾讯幻核和阿里蚂蚁粒将“NFT”字样修改为“数字藏品”是在根本上规避了虚拟货币和NFT的直接转换风险,那么平台取消或弱化转让机制就是为了削弱NFT产品的货币属性,从根本上防止天价炒作事件发生。

虽然元宇宙概念目前仍受到多方质疑,但虚拟世界作为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的发展版图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经在积极筹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北京红枣科技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共同发起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建设。

红枣科技CEO何亦凡曾表示,“通过对公有链进行许可化改造,使其成为部署在 BSN 生态内并可接受监管的开放联盟链,是目前公有链技术进入中国,并合法合规在中国发展最直接和有效的路径。”红枣科技于今年10月透露,计划在2022年1月底之前全面启动NFT基础设施。

“BSN是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采用联盟链形式,存在准入制度,链上流转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同于以太坊,目前它偏向B端。”刘宏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NFT发展路径首先是传统拍卖行和艺术策展机构率先入局,个体原创艺术家和各类文化IP也会先后涉入NFT领域。“在监管和风险管控配套措施未到位之前,仍然不会面向个人开放。”

刘宏伟进一步指出,NFT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个核心要点:最终结算一定需要采用法币体系。“即便部分NFT基于国有公链发行,通过跨链实现和其他区块链的连接,实现更广泛的流转;但最终回到国内进行资产结算,一定还是使用人民币。”

接下来,为引导加密数字通证的合规发展,国内针对NFT的法律也会更加清晰。“首先是监管会逐渐明确。从传统金融来看,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反洗钱问题做出阐释,金融机构也出台了相应办法来管控洗钱行为,并且在法律条文和办法规定中列明了反洗钱的义务主体和他们所要承担的职责。但是,对于涉及NFT的虚拟艺术品的流转,我国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方式与监管法规,这应该是未来会完善的。” 肖飒如此分析。

未来,NFT涉及的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也会逐渐明晰。“以版权保护问题为例,同一件艺术品是否可以上传至几个区块链上受到多个不同NFT的约束而没有排他性权利、作者在出售NFT后权利是否用尽等问题,也是未来法律会完善的领域。”肖飒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