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2021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北交所正式开板、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落地,券商投行业务迎来大发展。
最新出炉的上市券商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证券行业投行收入持续上升,IPO承销规模和再融资募资总额保持增长。其中,IPO规模增长15.47%,达5426.75 亿元,全行业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4.12%。
“三中一华”强者恒强的局面在2021年延续,投行净收入排名靠前的依旧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
2021券商股权承销榜单,数据来源WIND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型券商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比如中原证券同比增长207.56%,国联证券、华林证券涨幅超50%。
“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北交所的成立对中小型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增量显著。”中航证券研究员薄晓旭认为,投行业务为中小券商带来差异化竞争机遇。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则表示,随着注册制推广,上市的入口变宽,券商保荐承销业务机会增多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
与此同时,他认为市场对证券公司能力要求产生变化,过往证券公司往往在争夺业务机会,随着业务量变大,交易结构复杂,对证券公司风险管控能力、产业链研究能力、科技理解力、数字经济的理解力进一步提高。
头部券商包揽IPO大单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容,券商投行业务迎来增量,“三中一华”优势则更为明显。
截至4月6日,已发布2021年年报的上市券商数据显示,超过50亿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券商共计3家,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
其中,中信证券2021年投行业务净收入为81.55亿元、中金公司为70.36亿元,中信建投为56.31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去年投行业务净收入分别为56.31亿元、49.25亿元、43.44亿元、40.62亿元。
具体来看,作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2021年投行多项业务在业内排名第一,比如公司2021年IPO规模859亿元,同比增长97%,位居行业第一,IPO家数68家,较去年增加27家。再融资规模2460亿元,债承15641亿元,双双位列行业榜首。
有着 “投行贵族”之称的中金公司虽然IPO项目数不到中信证券的一半,但是从承销金额来看中金公司在项目规模上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
年报显示,2021年,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了A股IPO项目23单,主承销金额高达1005.38亿元。
可以看出,在IPO大单方面,中金公司业绩不俗,保荐了2021年A股新股募资总额前三的中国电信和百济神州。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募资额高达479.04亿元,该项目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联合保荐;三峡能源募资额为227.13亿元,其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百济神州募资额为221.60亿元,保荐机构是中金公司和高盛高华。
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两年,投行收入持续大丰收,资源丰富的头部券商业务体量持续扩大,享受了最多红利。
中小型投行增量显著
从2021年的年报数据上看,不少特色化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中原证券堪称一匹黑马,其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规模虽仅有6.19亿元,同比增速却高达245.90%。
华林证券、国联证券、国元证券3家券商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50%,增幅明显跑赢前述头部券商。
中原证券表示,2021年公司完成IPO主承销项目共13单(含2 单联席主承销项目),上市公司再融资主承销项目6单,已过会待发行IPO主承销项目3单,沪深两市股权主承销金额全年累计110.83亿元,同比增长24.95%。
截至2021年报告期末,公司IPO项目主承销收入排名第16名,IPO主承销家数排名第15名,股权承销及保荐总收入排名第18名,IPO主承销金额排名第19名。
华林证券的投行业务也主要聚焦于差异化特色,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价值链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实现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61.57%。
国元证券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投行业务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重点行业的优质成长型企业,同时抢抓北交所设立机遇,加大项目拓展与储备,全力推进项目申报、落地。
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包括设立北交所在内的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为不少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增收创造了增量空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投行业务有望大幅增长。
不过,中航证券研究员薄晓旭认为,虽然券商投行业务迎机遇期,但是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方面要实现突破还需看其项目储备以及是否具备某一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多策略备战全面注册制
对于2022年的投行业务规划,多家券商都提出了不同的业务方向。
中金公司提到 “推进区域下沉”。 中金公司指出,将把握全面注册制改革及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落地等带来的机遇,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客户覆盖广度和深度,提高项目储备数量,提升市场份额和排名;将持续落实地区战略部署,加强区域龙头企业覆盖,增强客户储备,坚定推进区域下沉。
中金公司透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15个省市加大了下沉服务力度。”
银河证券则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及注册制全面推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公司将聚焦国家战略重点区域,不断夯实并完善“主题基金+基地式服务”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主题基金+基地式服务”的发展模式,即是在地方设置综合的金融服务基地,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提供投融资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中国银河证券已在江苏镇江新区设立全国首家综合金融服务基地。
在投行业务方面,2022 年,行业龙头中信证券表示将从四方面推进,具体包括将进一步扩大境内外客户覆盖,增加项目储备;加强新兴行业、重要客户及创新产品研究等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紧密跟进政策变化,就境外公司回归 A 股上市、北交所 IPO 及再融资等业务持续进行布局;加强股权承销业务能力,严格项目质量管理,发挥公司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投行服务。
东方证券董事长金文忠表示,随着注册制的全面落地,东方证券也将继续推动公司投行业务的发展。未来四大发展路径分别是:一是要做好吸收合并投行子公司工作;二是加强投行人员队伍建设;三是积极拓展行业和区域市场;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行业务的质量管控,发挥好看门人的职责要求,保障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随着注册制推广,上市的入口变宽,券商保荐承销业务机会增多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
因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对投行执业能力、责任和组织适应性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投行核心竞争力的重塑,证券公司风险管控能力、研究能力等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