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基金年报的披露完毕,各个基金的持仓信息以及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展望也悉数曝光,对于“固收+”基金来说也不例外。
那么,“固收+”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债券持仓特征、股票持仓特征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在2022年年初,股债市场剧烈调整的情况下,这些基金经理们对后市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本文从基金年报数据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
2、市场格局变化
2021年下半年,“固收+”基金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若将所有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以及部分灵活配置基金(即最近4个季度报告期下,股票持仓占总资产比重均≤40%的灵活配置基金)均划入“固收+”基金范畴。
截至2021年底,“固收+”基金共有1,505只,合计规模将近2.5万亿元。从环比增速来看,2021Q3和2021Q4,“固收+”基金市场规模的环比增速均在15%以上,远超所有品类基金的市场规模增速。
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持有“固收+”基金份额的增速更快。从持有“固收+”基金份额占比的角度来看,截至2021年12月底,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平分秋色,两者基本上各占一半。
从持有份额增速的角度来看,2021年下半年,机构持有“固收+”基金份额的增速更快。相较于2021年6月底,2021年12月底,机构持有份额合计增长48%,而个人持有份额合计增长35%。
从“固收+”产品发行人的角度来看,易方达规模占比仍然最高,招商、天弘、景顺长城的规模占比抬升较快。截至2021年底,共有140多家基金公司发行了“固收+”产品。其中,易方达“固收+”产品规模占比仍然最高,高达17%。
另外,在“固收+”基金规模前20大的基金公司中,2021年下半年规模占比抬升较快的是招商基金、天弘基金、景顺长城基金。
3、产品业绩表现
受益于债券市场行情,2021年四季度“固收+”产品业绩表现不俗。从2021年各个季度下,不同类型“固收+”产品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2021Q4,在权益市场震荡,债券市场表现较强的市场环境下,“固收+”产品的业绩表现不俗,仅次于2021Q2的表现。
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在2021年四季度,二级债基的区间回报和区间最大回撤中位数水平均较高,与二级债基持有较高转债持仓有关。而一级债基的卡玛比率中位数反而是同类基金中最高的,与很多一级债基主要依靠打新获取低风险收益有关。
4、资产配置变化
4.1
债券:久期和杠杆水平提升
债券持仓方面,2021Q4“固收+”基金整体小幅增持了信用债,降低了利率债和可转债持仓,或与去年四季度转债市场整体估值较高,以及信用债环境边际改善有关。具体来看:
(1)利率债方面,不同类型“固收+”产品持有利率债水平相差不大,截至2021年年底,利率债占资产净值比重整体维持在15%上下。
(2)信用债方面,不能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一级债基,其整体的信用债持仓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基金的水平。从持仓变化角度来看,这四类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均小幅增持了信用债。
(3)可转债方面,股票投资受限的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持有转债比重更高。而从持仓变化角度来看,在转债价格持续上行的行情下,随着转债市场估值达到历史高位,除了一级债基外,其他三类基金均降低了自身的转债持仓比重。
“固收+”基金整体的久期水平和杠杆水平均有所抬升。截至2021年底,所有“固收+”基金杠杆率的中位数水平为107.58%,相较于2021年9月底(对应值为105.70%),2021年6月底(105.96%)均有所增加。
另外,统计所有“固收+”基金通过利率敏感性分析获得的基金久期,可以看到,2021年底,所有“固收+”基金久期的中位数水平为2.02,相较于2021年6月底(对应值为1.67)也有明显抬升。而“固收+”基金整体久期水平和杠杆水平的抬升,与2021Q4债券市场有一波小行情有关。
4.2
股票:成长板块配置比例提高
2021Q4,“固收+”基金整体的股票持仓略有抬升。截至2021年底,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部分灵活配置基金的股票持仓占净值比重分别为16.01%、20.10%、18.81%,较2021Q3分别抬升了1.38pct、1.76pct、0.83pct。而一级债基受打新新规的影响,相较于2021Q3,2021Q4股票持仓微降0.11pct至2.35%。
行业配置方面,2021年下半年,“固收+”基金整体增持了较多成长板块股票。从2021年年报可以看出,“固收+”基金持有较多的行业主要是电力设备、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银行。
而相较于2021年6月底,2021年12月底,“固收+”基金整体增持较多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公用事业;减持较多的行业为医药生物、银行、基础化工。整体来看,“固收+”基金增持了更多偏成长板块的股票。而这也是2022年以来不少“固收+”基金回撤幅度不小的原因所在。
5、基金经理后市展望
从重点“固收+”基金(基金规模>200亿元)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基金经理们对于后市展望有一定的共识。主要包括:
(1)就股债性价比而言,经过2022年初的市场调整,更倾向于认为后续股票市场的配置价值与投资机会更大。
(2)就债券市场而言,在“双宽”政策发酵,海外流动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短期品种仍将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但由于收益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后续下行空间有限。投资策略更倾向于维持中性久期或适当降低久期。
(3)就股票市场而言,不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有所差异,所倾向于配置的板块也有所不同。不过,整体认为2季度股票市场或将维持震荡格局,且配置倾向于稳增长板块。后续随着市场估值的回落,可以逐步布局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板块或消费板块个股。
风险提示:
(1)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2)相关结论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计算所得,不能完全预测未来。
(3)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固收+”基金大盘点(四):从年报看“固收+”基金三大变化》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4月13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张 赢 SAC编号:S035051907000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