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 上海报道
预制菜赛道红得发紫,与其关联颇高的复合调味品行业个股也受到一轮轮爆炒。截至4月21日,复合调味品生产企业安记食品(603696.SH)于前五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获五个涨停。
不过,4月21日晚,安记食品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和一季报快报结果,却与此前公司市场行情形成反差。
年报显示,2021年安记食品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30.58%;归属股东净利4592万,同比下降14%。
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快报显示当季营业收入为1.09亿,同比下降16.46%;归属股东净利290.9万元,同比下降78.52%。
公告指出,受春节和泉州新冠疫情的影响,货物出入严重受阻,致使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大幅减少,且报告期内原辅材料继续涨价,致使整体毛利率下降5.41%。此外,期内因受证券市场下跌影响,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回撒计提减值。
4月22日收盘,安记食品报13.30元,收跌5.74%;预制菜概念亦出现普跌,步步高,得利斯等公司均跌停报收。
常年增收不增利
公开信息显示,安记食品主要产品包括肉味、海鲜味等复合调味粉、菌菇等天然提取物调味料、香辛料、酱类、风味清汤等5大类500多个品种,除此之外还包括贴牌生产益生菌、营养补充剂、功能性等固体饮料。
其中,复合调味粉在公司主业中占比最高,2021年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增15.55%,毛利率达到30.79%,较去年增4.47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通过风味清汤和固体饮料探索终端产品市场,两者毛利分别达到73.22%和60.82%,并推动公司整个食品制造毛利率到达35.17%,同比去年增加1.17个百分点。
食品制造业务积极向好,安记食品为何2021年总体收入却不比往年?公司表示,为平抑原材料价格涨价,2021年进行了更多大宗原辅材料贸易,导致“其他业务收入”分项增加2.37亿,同比增94.93%。
虽公司未主动披露贸易业务成本和利润情况,但结合“其他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的描述,不难推测公司增收不增利与贸易业务有关。
此外,公司上市以来募投项目进展屡屡受阻,也导致了公司增长难以提速。
记者发现,安记食品2016年上市以来募集资金投入的10000吨调味骨汤产品和年产 700吨食用菌提取物及1625吨副产品,其耗时六年,时至今日仍未投产。
其中,10000吨调味骨汤产品厂房被多次提出整改意见,目前仍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申请工程规划验收。而700 吨食用菌提取物及 1,625 吨副产品生产项目也因政府征地补偿的搬迁安置问题而导致延误工期。
公司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中表示,前述两个项目分别将于2022年验收和投产,项目完工时间将延后至2023年年底。
记者就安记食品募投项目进度,后续产能加持情况等向安记食品发出邮件采访,截至目前未收到回复。
投产进度不顺,导致利润增长几乎停滞。安记食品2017至2022年营业收入虽自2.54亿增至5.49亿,但五年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123万、3948万、4279万、5281万和4539万。
预制菜大火吹起复调风口
虽然困境不断,不妨碍安记食品4月以来连连上涨,截至4月22日收盘,单月涨幅已然达到54%。
带动安记食品上涨的,是近期火热的预制菜市场炒作。
多家媒体报道,疫情爆发以来预制菜订单呈爆发式增长,除部分保供商品出现预制菜,自热锅等非基础食材后,网络预制菜订单出现大量爆单情况。某平台餐饮O2O预制菜专场直播中,珍味小梅园表示,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增长超150%,上海地区近半个月的同比增幅则超过300%。
今年年初,天猫商场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也显示,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在“十大新年货”中排名第一。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 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指出,B 端餐饮连锁化趋势对复合调味品需求、C 端家庭人口数量缩小带来的“核心家庭化”等原因,导致了“做饭不经济”现象。此外,“90后”及“00后”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较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预制菜大火,而受“核心家庭化”,“做饭不经济”,还有疫情封锁背景影响的复合调味品企业也开始被其热度传染。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复合调味品行业还没有出现太大的企业,属于价值洼地。
他表示,“复合调味品满足了家庭缩小化后带来的下厨便捷化需求,整个资本端对复合调味品的加持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相比时下火热的预制菜网上销售,复调产品是否具有网络销售前景,尚难证实。
记者发现,安记食品2021年线上销售额为2236.8万元,同比去年2486.6万元反而出现下滑;毛利率甚至由去年的14.08%下降到-1.02%,未能实现正营业利润。
一位长期关注网销渠道的从业者告诉记者,目前网销渠道对较低的客单价产品不太友好,部分直播带货坑位费高昂,而折扣都会挤占大量的利润空间。
此外,从年报披露的渠道建设情况来看,安记食品在渠道投入上仍以线下全国性商超点位为主,其与年轻人更关注的购物渠道存在错位。
餐品“非标化”成为挑战
目前,安记食品主营的复合调味品主要被用于连锁餐饮中,其往往与预制菜半成品搭配使用,制作成为出餐单品,即B端业务为主。
某预制菜厂家高管认为,预制菜供给餐饮连锁的模式下,通常会以预制菜半成品+复合调味料这样的搭配组合,再经过门店的加工提供给消费者。因此复合调味料早年也受益于预制菜行业发展,存在过一段黄金时期。
但对于未来,该人士认为不能简单将复调产品与预制菜阐释为互补产品关系。
他表示,复合调味料的标准化口感缺少中餐的味道和灵魂,一些预制菜厂商会同复合调味料厂商做一些非标的定制化产品满足口感的需求,但也有部分预制菜厂商,特别是C端零售预制菜企业会开始放弃使用复合型调味料,而自主把控C端预制菜成品的全部流程。
因此,复合调味品在预制菜风口上,并非完全等同于“加法效应”。
安记食品也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2021年,公司成立了上海应用中心,通过招募研发人员,应用厨师,行业顾问等,试图解决B端餐品定向研发和标准化生产流程,迎合预制菜与餐饮行业的非标化趋势。
此外,前述专家认为,由于各地中国菜系众多,地区内口味各异,对地域的口感把控又较为强势,所以虽然B端C端预制菜都在起量,整个行业空间也很大,但很难出现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情况。
目前,安记食品的机构关注度较低。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公司自2019年后均无研报覆盖;机构持仓方面,仅部分指数基金和量化交易基金持有安记食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