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可谓起伏跌宕:
4月25日,A股再次经历了“黑色星期一”,跌破3000点关口,次日收盘更是跌破了2900点;27日则上演了大反攻,沪指涨超2.49%,创业板指大涨超5%;节后则是围绕3000点继续震荡。
长期来看,A股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震荡区间,也出现过多次大跌。以史为鉴,不妨和小V一起探究这些大跌时刻以及应对之道。
历史上的几次大跌
放眼历史,A股经历过几次严重的下跌。
有的下跌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恢复,比如颇为有名的发生在2007年2月27日大跌:当天上证指数跌了8.84%,但这次下跌只持续一天就结束了,次日上涨,随后持续震荡,同年5月29日直奔4300点。尽管后来再次发生大跌,但之后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2007年10月16日则是直奔6124点,这一高点至今也没有被打破。
而也有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后,逐渐上升,比如2008年1月21日和22日连续两天大跌,分别跌了5%和7%,从5200点跌到了4500点,直到2015年6月才再次站上5000点。
跌破3000点无须过于恐慌
和5000、6000点不同,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们回顾一下上证指数成立至今的情况,下图中的直线是3000点,可以看出,其实上证指数历史上低于3000点的时间占大部分。
当前时点应该怎么做?
查尔斯•埃利斯在《赢得输家的游戏》中说,“如果能简单地知道是哪些天涨幅最大,试想利润会有多高!但是,我们以前做不到,以后也不可能做到。”既然我们无法预测市场,就应该好好把握现在。
1、理性应对,切忌盲目冲动
无论当下是空仓躲过,还是遭遇“重锤”,关键是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重新审视自己的持仓。从容平静,是一个成熟投资者的基本要领。此时切忌盲目高频交易,不妨保持耐心静待市场反转。
2、合理审视自己的仓位情况
检查自己的持仓标的,以及资金跟仓位是否合理,建议尽量不要满仓或者空仓,这样能够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失去筹码,在行情来临时能够有进攻的机会。
3、及时复盘,调整心态
彼得·林奇认为,暴跌是赚大钱的好机会,他曾指出“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才是一个真正的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机会。我们不要把这种股市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个趁机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蕴藏在股市大跌中。”
所以,大跌也往往预示着新的机会。4月26日,中证全指动态估值(PE-TTM)是14.28,已经位于历史相对较低区间,甚至已经低于2016年初熔断触发的市场低点估值(17倍PE),距2018年末13倍左右估值也相差不多。(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7.1.31-2022.4.26)
面对市场连续下跌,有恐慌情绪再正常不过,但冷静分析却能影响未来的投资成果。当前造成下跌的因素并不能左右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固有规律,稳增长带来的经济刺激政策,疫情好转以及经济复苏带来的供应链恢复等信号,均有助于经济走势向好。长远来看,估值消化后,或更能凸显市场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