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连下两子,小马智行估值85亿美元!

2022年05月12日 07:00   21世纪商业评论   杨松
经验积累技术迭代,盟友助力跑马圈地。

  

文/杨松 编辑/江昱玢

广州市南沙区、北京亦庄经开区的上班族们,如今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预约使用由自动驾驶系统“控制”的网约车。

不久前,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宣布,获北京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获准提供“主驾位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不论驾驶员在不在主驾,我们的自动驾驶版本都是一致的。”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称,尽管系统一致,从用户的安全感体验来看并不一样,“需要逐步培养整个公众认知”。

 

目前,小马智行在中美两地都上线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张宁表示,自动驾驶网约车还处在培育阶段,要在特定区域运营。

今年3月,小马智行宣布完成D轮融资首次交割,公司估值达到85亿美元。仍在测试中的Robotaxi业务,能否撑起如此高的估值?

智驾界“老司机”

主驾位的空缺或让乘客丧失部分“安全感”。

对于Robotaxi安全性,张宁则自信满满,他告诉《21CBR》记者,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处理各种复杂路况,有着“媲美甚至超过人类司机的车技”。

底气在于,公司已积累了超1200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测试场景涵盖全球各地不同路况、气候和交通习惯。经验值还在上升,小马智行每天有百万公里级别的仿真路测数据“进账”。

 

要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无人化和规模化至关重要。

“北京许可是我们Robotaxi商业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里程碑,能够做到无人化的运营是第一步。”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表示。

无人化方面,此次获得北京许可,让安全员从主驾驶改到副驾驶,说明安全性得到了政府认可。

以处理行车过程中的困难场景为例,张宁称,“公司的技术人员开玩笑说,积累了1000多万公里的驾驶经验,自己开车时候都保守了很多。”

 

在实际测试中,各地气候差异大。比如,北京测试场地有时受极端天气影响,能见度较低,多个传感器在视觉有限情况下,要实现看到150米甚至200米的距离功能,利于技术研发和迭代。

而在多雨的广州测试,则帮助团队积累了不少下雨天开车的数据和计算能力。

张宁表示,甚至外卖小哥闯红灯等小概率场景,自动驾驶系统该如何应对,团队都会下功夫,均在积累数据、迭代技术、提升安全性,让系统拥有“老司机灵魂”。

拿下70万次订单

小马智行的“虚拟司机”核心研发团队,可以理解为技术中台,既支持着Robotaxi,也支持着自动驾驶物流等其他业务。

“规模化方面,将以更批量(生产)方式或者真正前装量产的方式,把自动驾驶车辆生产出来。”彭军表示。

做大盘子,内部攻坚克难固然重要,也需要与“盟友”们精诚合作。

今年1月,小马智行发布第六代面向L4车规级量产设计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第一批搭载上述系统的车型为丰田赛那,这款车装配的所有传感器和芯片,都是基于车规级、小规模量产的,将于今年在国内开启道路测试,预计2023年投入Robotaxi运营。

双方早在资本层面有所合作。2020年2月,丰田领投了小马智行B轮融资。

加速推进Robotaxi,除了联合车企,小马智行也在拉拢出行平台。

小马智行参与了如祺出行超10亿的A轮融资,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据张宁透露,双方将共建百辆规模的自动驾驶出行车队,于年内在广州开启Robotaxi示范运营。

5月起,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接入如祺平台,除PonyPilot+ App外,用户将能通过如祺出行App使用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服务。

截至4月中旬,PonyPilot+已执行超过70万次订单,拥有近80%的“回头客”。在广州、北京的付费运营箭在弦上,小马智行期望在投放车量后,Robotaxi营收达到数百万的目标。

 

现实是,即便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今年就能实现百万目标,对于巨额的研发费用,仍是杯水车薪。对于这家融资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公司日常运营要靠投资人输血。

大家都很好奇——Robotaxi何时能成为小马智行的营收支柱?

千亿市场论剑

“自动驾驶发展的拐点正要到来。”

彭军称,自动驾驶行业数年累积,车端更完善,芯片的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传感器成本下降且性能提升。随着技术成熟,类似Robotaxi这样的商业化尝试,将成为公司造血的重要方向。

“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及美国硅谷等地上线Robotaxi,也是在为大规模普及做准备,积累出行服务管理经验。”张宁表示。

在他看来,Robotaxi规模化普及,除了面对量产化、无人化挑战,在自动驾驶立法和政策创新等层面,同样需要逐步由测试实践向行业应用过渡。

业内人士看好Robotaxi市场前景,认为头部企业开始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标志着其走到了探索期末,逐渐进入商业启动期。

“2030年左右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需要技术、资源投入、需求、政策等多个方面拉动。”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江山美告诉《21CBR》记者,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对网约车、出租车行业的渗透率达到50%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取代网约车司机是趋势”。

小马智行加快进入更多城市,更多的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服务和无人化Robotaxi服务,有望年内在其他一线城市落地。

 

“自动驾驶技术将重塑整个出行市场以及物流市场。” 张宁认为,小马智行的优势在于,公司是最早在国内上线Robotaxi服务的企业,服务布局已辐射中美两国多地。

“技术经验的优势积累,能帮助小马智行在2025年前实现Robotaxi业务,在国内多个城市快速布局和落地。”千亿市场争夺中,小马智行加速跑马圈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