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被罚,暴跌14%

2022年06月17日 07:00   21世纪商业评论   韩璐
这一次,两位“老将”能否逆转局面?

记者/ 韩璐  编辑/ 谭璐

光大证券的“热搜体质”,十年未变。

最近的券商行情里,光大证券领涨,收获6天5板,也带动了板块人气。

有投资人向记者表示,券商板块往往是股市“旗帜”,轮动行情下,券商属于意料之中的行情。作为曾经的人气股,光大证券具有辨识度,也是此次领涨的重要原因。

股价扣人心弦,光大证券在基本面上也是一家“戏剧感”十足的公司。十年不到,经历了两次业务大雷和三次人事巨震。

6月16日,光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收到香港证监会的最新“罚单”,因违反有关打击洗钱的监管规定,遭谴责及罚款380万港元。

昨天晚盘,光大证券H股已出现跳水,截至16日收盘,股价跳水14.02%,报收5.640港元/股。A股方面,光大证券股价也在午后回落,跌幅7.23%,报收18.49元/股。

就在两个月前,光大证券原董事长、监事长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双双辞任。两天前,光大证券的新董事长赵陵、监事长梁毅上任。

两次踩雷,三次巨震

光大证券的管理层,位子不太好坐,因为总有事故发生。

“乌龙指”事件,应该是光大证券十年来最出名的一桩。

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门,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程序错误,产生了巨量ETF套利订单,致使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

事发后,原总裁徐浩明引咎辞职。证监会将该事件定性为内幕交易,对徐浩明等四人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罚没光大证券5.23亿元。

光大证券党委书记薛峰上任总裁,接管业务,并在2016年接任董事长。原本已在逐步消化“乌龙指”的影响,但在薛峰任职期间,又出了“MPS跨境并购事件”。

2016年,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联合暴风集团成立浸鑫基金,收购英国体育传媒公司MPS的65%股权。收购后,MPS陷入危机,被破产清算,没能按计划推出的浸鑫基金,让光大证券的业绩大大受损。

2018年至2021年,四年时间,光大证券一共为MPS暴雷计提损失52.84亿元。

受MPS项目影响,光大证券高层再次调整,董事长薛峰辞职,并在去年被带走调查。光大证券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业务总监也先后离职。

两次业务“爆雷”、人事巨震后,2019年4月,工行出身的闫峻临危受命,出任光大证券董事长。

当年的中报业绩会上,闫峻曾对外表示,公司受MPS事件的影响是有限的,正在走出MPS事件的阴影。“踩雷的‘雷’已经爆破,下一步是减少和盘点损失的问题。公司也已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按理说,救火MPS后,光大证券可以暂别“水逆”了。可没想到,在内控合规以及费用控制等方面,又屡出纰漏。

此前有媒体报道,闫峻在任期间,对内部各个业务负责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换血”。虽然强调“别闯祸”,但在费用管理上,光大证券栽了跟头。

《第一财经》援引光大集团巡视组人士的说法,2019年至2021年,光大证券招待费共计达到4亿元。相比之下,中信证券人数是光大证券的3倍,营业规模是其4-5倍,两年的招待费合约3亿元。

光大证券回应媒体时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峻同志,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刘济平同志受到责任追究。刘济平退回了数十万元的超规费用报销。

财报显示,2021年,闫峻和刘济平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285.57万元和272.17万元。

今年4月20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上述二人均已递交辞职报告,闫峻被撤销党内职务,另有6名党委委员被问责。

业绩起落,老将接盘

成立于1996年的光大证券,是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先后于2009年8月18日和2016年8月18日分别在上交所、港交所上市。

乌龙指和WPS事件后,光大证券的声誉受损,业绩也颇受影响。

2016年,光大证券营收下滑44.7%,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跌去六成。2018年,其营收77亿元,同比下滑22%,净利润仅为1亿元,同比跌幅97%。

2019年闫峻上任后,在业绩上,光大证券已逐步消化了上述事件的影响。2019年至2021年间,光大证券的营收与利润增长逐步恢复。

2020年6月,因业绩反弹,光大证券股价异动,维持了近一个月的暴涨。

2021年,光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7.07亿元,同比增长5.30%;归母净利润34.84亿元,同比增长49.28%。

不过,2021年的业绩增速,出现下滑。

具体业务上,财富管理业务集群收入102亿元,占比61%。其他自营业务方面,企业融资业务收入20亿元,占比12%,机构科技业务群收入12亿元,占比7%,资管业务收入20亿元,占比12%。

单一业务集中度高,自营业务占比下滑的同时,还出现了各种问题。

比如,投资交易业务集群(包括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去年收入为-4亿元,而去年同期该业务收入为20亿元。

投行业务方面,今年4月中旬,纳芯微作为年内最贵新股,遭到7.78亿弃购,刷新A股弃购记录。作为保荐券商,光大证券需要负责兜底弃购金额7.78亿元,还要参与配售跟投1.16亿元。也就是说,这一单就让光大证券多了8.94亿元的支出。

尽管最近走出了连板架势,但这个昔日的板块龙头在基本面上,乏善可陈。因此,在5连板后,光大证券的股价出现回落。“此次上涨,更多是情绪作用,资金推动,和基本面的关系不大。”上述投资人表示。

6月14日晚,光大证券公布新的人事任命,选举赵陵为公司新任董事长、梁毅为公司新任监事长,两位分别在光大银行及光大集团任职超二十年。

其中,赵陵于2001年加入光大银行,历任总行资金部职员、投资交易处处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梁毅则于2000年加入光大集团,曾任职光大集团内控合规部副总经理,现任风险管理与内控部/法律部资深专家、总部机关纪委委员,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此前几轮高管都未能功成身退,这一次,两位“老将”能否逆转局面?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