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没想到国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都有和我专业对口的岗位。”
6月17日下午,在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向南而行”百校千企万岗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来自五邑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施同学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展示手上的招聘手册,感兴趣的许多岗位都用黑笔逐一圈出。
在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的背景下,这场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指导,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汇集了120家南山区知名企业,共计提供591个职位4199个岗位,涵盖互联网、计算机、电子信息、金融证券、建筑、生物医疗器械、新能源等20多个行业。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毕业生们手持简历,流动于上百个企业展位之间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聚焦南山区正在布局的智能终端、精密仪器设备等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块链、空天技术等7大未来产业。在已公布的职位表中,技术研发工程师、软硬件工程师等技术型岗位所占比重较高,多数岗位月薪可达1.2万元以上。
(招聘会现场。)
企业积极吸纳就业 技能型人才仍有缺口
“毕业季就是人才季,经济下行就是创新上行的机遇,更是人才储备的机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应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也为南山区建设成为深圳智力高地提供人才支持。
活动现场,多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招聘规模并不因疫情影响而缩小。
据深圳市欣视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R介绍,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自动化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相应地需要大量具备高端设备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工业人才。
而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因高校并未设置完全对口的专业,企业长期存在的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正在扩充研发团队,此次面向本科毕业生的微生物检测工程师、功效检测工程师等岗位的平均月薪达1.2万元以上,但要求应聘者有扎实的生物、化学、医学等交叉知识储备,专业能力符合要求的人才仍然比较稀缺。
一家从事芯片设计及核心控制算法研发的上市企业负责人同样表示,此次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的芯片研发岗位年薪可达40万元以上。然而,该公司的芯片研发方向属于高校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一个较冷门的细分领域,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相关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因此即使待遇可观,招聘会时间过半,前来咨询与投递简历的学生依然很少。
在深圳市政府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中,“强化新时代工业人才供给”被单独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人才供需矛盾引发关注,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行业应用型人才仍未满足深圳的发展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志锋在招聘会现场的启动仪式环节表示,要建立校地企联动、供需对接的长效机制,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分层次、分类别、分领域组织招聘活动。
据了解,在后续的一系列线上招聘活动中,南山区将根据产业类别与企业类别,设置企业专区、直播专场等特色招聘模式,包括专精特新企业专场、硕博专场、深圳大学专场等,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深度对接平台,吸引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来深就业。
截至6月17日,已有2925家企业参加线上招聘,包括上市公司114家、专精特新企业41家,共计招聘岗位23254个,招聘规模达88773人。
毕业生主动调整就业预期 提升职场竞争力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与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从深圳市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深圳高校毕业生规模达3.7万人,较去年增长0.8万人。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吴爱华强调,广大毕业生应积极求职,尽早就业。要以平实之心,客观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综合个人条件与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从实际出发来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国企专区受欢迎的程度最高,中建科工集团、华润深圳医药有限公司等展位均被求职者围得水泄不通。此外,方大集团、中兴通讯、招商蛇口、小米等名企也吸引了大量关注。
“名企的招聘非常‘卷’,部分学生能视情况调整就业预期,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一家从事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远远比不上大公司,但此类线下招聘会也给了名气较小的企业宣传曝光的机会。
通过与应聘者初步沟通,该公司已与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的3名学生确定了后续的面试时间。
“之前以稳定性作为最重要的指标,现在更希望抓住机遇,多尝试不同的岗位。”来自深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同学表示,经历了几次公务员考试笔面试失利后,她逐渐调整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心态,总结自身能力优势与短板,并于近期多次参加由市人社局联合各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活动。目前,刘同学已收到多家企业的面试邀请,包括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等岗位。
据记者观察,此次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不仅吸引了广大应届毕业生积极关注,2023届毕业生或已有升学计划的学生同样参与其中。
“日后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现阶段都需要了解一些实习信息,尽可能多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未雨绸缪。”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多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虽然未来都有升学深造的打算,短期内不会进入就业市场,但提前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实习及时调整就业观念与岗位预期,将对未来的求职之路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