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 曹嘉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已然成为其附带的“重灾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痛心疾首的主要犯罪类型。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草案)》于2021年10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初次审议,草案的出台是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铸造的法治利剑。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明辨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问题。基于电信网络诈骗案所具有低成本、高回报、非直接接触性、隐蔽性、侦破难度大等特点,这需要我们进行针对性防范并形成有效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遏制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要想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从个人角度分析,需要了解诈骗犯及被诈骗人的心理特点。从诈骗心理学角度分析,诈骗犯主要利用受害人社会心理弱点,熟悉掌握社会各阶层的心态,自以为手段高明,对自身能力有过高的估计,且对钱财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以伪装、设陷、引诱等方式进行诈骗,并能根据在诈骗过程中遇到的变化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言行,从而达到让受害人自愿就范的目的。
所有的诈骗都始于联系,终于转账。从受害人心理角度分析,之所以会上当受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机取巧心理在作祟。人的趋利心理使一些受害人期望以较小的投资获得最多的回报。主要表现为希望“中大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较贵的物品、通过较少的付出而得到较高的收入等错误认知;第二,情感失控。当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构事实,引诱受害者处于紧急、紧张的环境中时,受害人易出现负向情感,从而导致理性的缺位及正判率下降,受害者往往期望尽可能快地把诈骗犯罪分子虚构的事实得到解决而变得急切、过度焦虑,从而忽略了事情的原委和客观事实。这类案件最典型的例子是诈骗犯罪分子谎称受害者小孩或父母发生突发意外等;第三,权威服从心理。诈骗嫌疑人通过模拟公检法执法人员现场开会、打字、打电话等场景,误导受害人相信嫌疑人是该类执法人员,从而利用普通群众对公共执法者的职业权威的高度认同和服从心理进行诈骗。再者,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执法人员逐步瓦解受害人精神意志,通过编造谎言、捏造事实等手段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真的“有罪”,达到让受害人意志崩溃而对受害人进行控制的目的;第四,利我心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从而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同样,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人处于社会之中就像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中,当人与人建立的某种关系时,就会形成利益的相关性,当这种相关性越高,利我心理就越明显。这种关系通常表现在上下级的关系上,即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期望从比自身地位高的群体获取相关利益而表现出来的趋利性。如领导与普通同事之间、富裕人群与普通人群之间,犯罪分子通常扮演“强势群体”身份对受害者进行诈骗行为,且这种扮演的身份时间越久受害者越容易上当。
二、“套路”虽迷眼,唯有破开云雾见真颜。
从个人角度出发,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是一种合理合法的生财之路,而非不义之财。一事当前,要先理性评估是不是陷阱,而不是判断是不是馅饼。是非面前,不贪图小便宜,不见利就上是一个公民基本的道德修养。所以,只有牢固树立足够的防范意识,才能建立自我防御的天然屏障。其次,要增强辨别能力,针对风险威胁类诈骗,要保持沉着冷静,要相信自己的清白并要求当面核实,不能屈服犯罪分析虚构的“假角色”。所谓行骗者“智”,被骗者“愚”,诈骗止于“愚者”,所以要加强对行骗方式、手段的辨别能力。再次,应注重加强对自我隐私的保护,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最后,假如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不要顾及所谓的“面子”而选择隐瞒不报,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自责与焦虑之中,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报警,报警越及时,越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从政府角度分析,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极遏制诈骗案多发态势是建设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担当所在,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切实体现。
为此,政府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在宣传的广度上应做到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事业单位,要把宣传教育形成全覆盖、零死角、全方位的工作布局。在打击力度上要有“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魄力,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对任何有诈骗嫌疑人进行有偿奖励,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可藏。其次,要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政府应联合电信、金融、公安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协同合作模式,加强各部门间的监管,杜绝出现“监管失信,拳打棉花”情况的出现。如电信部门要建立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电信部门加强对电话卡实名制管理,银行加强银行卡的管理,要把“转账”视为最后一道防火墙。
总之,重视网络安全交易,防止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个人、社会、政府都应引起重视,只有个人防范意识增强、社会诚信氛围加强、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实现各部门密切协作才能打赢反诈工作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