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11月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11月8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2637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其中,20例是在社区筛查或主动就诊中发现,其余均在隔离观察或高风险区发现,以上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情况稳定。
广州各区疫情形势如何?据介绍,目前荔湾区站前街、西村街是新的疫情暴发点,呈局部聚集态势。基因测序和现场流调提示该区疫情存在多个输入链条,后续有社区扩散风险,需高度关注。白云、番禺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广州正全力处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为了稳住全市疫情防控基本盘,集中精力和资源打好海珠攻坚战,全面截断各区之间的传播链条,继海珠实施强化社会面管控措施后,今日起荔湾、番禺在全区范围内也采取了强化社会面管控措施。另外,广州市其他部分区也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幼儿园暂停返园等必要防控措施。”
荔湾如何处置社会面连续新增病例?
经省市疾控专家研判,荔湾区本轮疫情多点、多源、多链,存在社区扩散风险,正处于控制疫情的关键窗口期。
11月9日凌晨,荔湾区发布了1号通告,划定了高、中、低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
其中,西村、站前、南源、彩虹4条街道内,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为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有关部门已强化管控区内网格化管理,建立联合执法队伍进行巡查督促。
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锋表示,“接下来三天,荔湾区将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即日起,进入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均需扫码查验24小时核酸证明。”
针对中、高风险区内已摸查到的6678名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病患者、独居老人、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荔湾区已做好分类救治预案,启动医疗救治应急机制,成立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并组建救治转运队伍,管控区内各社区均已开通24小时暖心服务和医疗保障热线。
在人员力量配备上,每条街道由两名区领导挂点指导;管控区4条街道已被细分为111个网格,落实“1+1+1+N”综合网格化队伍建设。
此外,荔湾区在生活物资方面采取分类保供模式,高风险区居民通过网络下单采购、工作人员配送上门;中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居民通过网络平台下单,到网格的指定货架处“错峰取物”。李锋介绍,4条街道共设立了102个物资取货点,并与各大保供网络平台精准关联了下单地址。
为何海珠管控区新增病例仍高位运行?
11月8日,海珠区单日新增2442例,仍主要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和赤岗街客村片区,管控区域边缘地带仍存在疫情渗漏现象。另外,华洲街龙潭片区感染人数增加,与前期部分居民感染后未参加核酸检测有关,说明管控区域内核酸排查仍存在不全不透的现象。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近日海珠区管控区内新增感染人数仍处高位,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的核酸排查力度,全面彻底发现潜在感染者。
目前,海珠区因地制宜将重点片区划分为103个网格,分级分层,实行封闭独立管理,采用“定点值守”“24小时不间断巡查”,强化联防联控。每个网格由1名处级干部担任网格长,公安、居委、联社干部以及医疗保障、涉疫排查人员组成网格工作队伍,与出租屋主、住户组建微信群,畅通沟通途径。
在此基础上,管控区还建立3级网格管理机制,成立了由“联社干部+志愿者”组成的爱心服务队伍,及时协调解决生活物资、医疗服务的诉求。
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我们在管控区域设立了33个医疗保障点,派驻专业医护和心理医生,为市民就医用药、心理关怀提供帮助;并开通“穗好孕”小程序,协助孕产妇登记居家建档和孕期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为39482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从11月7日开始,重点片区使用抗原检测,快速开展甄别,及时隔离转运阳性人员。工作人员挨家逐户上门服务,通过敲门扫楼、电话短信等方式查漏补缺,确保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各阶段学校将实施什么措施?
自11月10日起,除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外,广州中小学阶段学校暂停线下教学,开展线上教学;高三年级有住宿条件的,在校实施全封闭管理;幼儿园暂停返园;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教学;托管、托育机构暂停服务;在穗高校实施封闭管理。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学明指出,有留校师生的学校,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校门管理;校内师生、家属区和第三方保障人员同等管理,按规定频次开展核酸检测,暂停跨区、跨校活动,优化校园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各区各校需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进度,统筹线下线上教学安排,做好线下线上有机衔接,力争做到学习资源、教学指导、学业监测、情绪管理“四个到位”。市教育局将以“广州共享课堂”作为托底资源,供有需要的学校和师生使用。
疫情之下国资国企采取哪些保供举措?
据统计,自10月22日以来,30多家市属国企已组建3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共配合完成核酸检测1730万余人次,电话流调25万余人次,扫楼排查约29万户、74万余人次,为封控管控区的居民配送物资148万余份,并在转送重点人员、水马安装、值班值守、区域消杀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国资国企还在确保城市能源、供水排水、公共交通等民生服务供给稳定有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岭南集团加大物资调运力度,按平日3-5倍的供应量充实库存储备,在10月22日至11月8日期间,岭南集团向全市生产投放八大类生活必需品1万多吨,重点保障封控管控区物资供应和市场供应。
此外,广州环投集团共计收运涉疫垃圾超5000吨;广州建筑集团投入约2700人次,支援各区承担水马、铁马围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