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珠海报道 11月8-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在珠海举行,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参与并于国家航天局展厅内展出“澳科一号”卫星A星模型。这也是本次航展上,国家与澳门在航天航空合作上展出的重要科研项目。
“澳科一号”卫星项目是由国家航天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研制的澳门首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是中国首个高精度地磁场探测卫星。该卫星由A星和B星组成,目前在航展展馆展出的是A星1:2模型,项目落户于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科一号”卫星计划将于2023年上半年择机发射,旨在观测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场异常区磁场变化的精细特征。而卫星获取的监测数据,有望在天文与地球科学交叉领域(深地、深海、深空)作出有意义的成果。
2018年10月8日,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是中国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升澳门科技水平的决心。
今年8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可可,张可可表示,航天科技研究具有工业、商业、国防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与庞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科技战略。
以“澳科一号”卫星为例,通过天空观测地球,采集重要数据后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张可可表示,“澳科一号”卫星的科研成果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实验室现在已经与西方18个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利用“澳科一号卫星”平台来开发和研究。
实验室在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的战略指引下,已参与“天问一号、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四个国家级航天航空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张可可认为,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发挥澳门的地缘与政策优势,通过产学研平台发挥科研人才的作用,积极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开展综合研究工作,为国家航天科技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在谈及科研合作时,张可可告诉记者,澳门作为自由港,可以跟海内外的航天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进行自由交流。在澳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和桥梁,让中国的航天科技信息与全世界连接;同时也会跟内地很多大学及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航天科技深空探索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卫星数据分析需要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空间科学、海洋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依托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搭建科研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可可说。
视频统筹:曾婷芳
记者:蔡依莹
编辑:李莹亮
视频制作:许婷婷
实习记者:许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