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年度盘点(三) 2022年证券市场十大关键词

2022年12月29日 22:27   股市广播   彭浩

编者按:

转眼2022年收官在即,回顾全年,从年初时的充满希望到出现震荡调整再到市场企稳反弹,全年投资跌宕起伏。回顾2022年,A股数量突破5000家、融资规模创新高、强制退市数量翻倍……,我们一起看看今年的十个投资关键词吧。


A股数量突破5000家

A股数量突破5000家,当选2022年A股关键词受之无愧。

11月22日,A股迎来历史时刻。这一天随着鼎泰高科、矩阵股份登陆深交所,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总市值突破85万亿元。

从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市,上市公司只有8家,俗称“老八股”。2001年12月12日,A股数量正式突破1000家,从老八股到突破1000家用时11年。2011年3月2日,A股数量突破2000家,从1000家突破到2000家用时10年。2017年2月8日,A股数量突破3000家,从2000家突破到3000家用时6年。2020年9月28日,A股数量突破4000家,从3000家突破到4000家用时3年7个月。2022年11月22日,A股数量突破5000家,从4000家突破到5000家用时2年1个月。经过梳理发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突破1000家开始,突破整千关口的时间越来越快。


融资规模创新高

从整个A股全年的数据来看,A股市场推动完善多元融资支持机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IPO融资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成为年内IPO融资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15964.8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10.04%。其中,年内共有41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不包括转板及重组并购的4家公司)融资额达5780.49亿元,与2021年全年的522家IPO融资额5426.43亿元相比上升6.52%,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今年A股最大单IPO为中国移动回归A股,单笔募资额度达到519.81亿元。

此外,2022年A股共有335家公司增发融资额达6748.63亿元,与2021年全年相比下降24.86%;年内共有9家公司实施配股融资额为615.26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24.71%。

从行业上看,融资规模最高的行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的主力,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强制退市数量翻倍

2022年,随着注册制的深入实施,强制退市成为这一年A股的热词。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截至12月26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实施摘牌退市,这一数据较去年足足翻了一番。

需要说明的是自2019年以来,A股“只进不退”的局面被打破以来,退市公司的数量连年增长,2019到2021年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0家、16家、23家。

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这一数据有望继续扩大。根据Wind数据显示,若按三季度数据测算,有56家A股上市公司可能触发“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退市指标,35家公司可能触发“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财务类退市指标。若四季度这些企业的业绩不能快速合规扭转,预计将有82家企业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从2022年退市公司的原因来看,多数企业退市是因为经营恶化,2021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也有部分企业与年报难产及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有关。


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高

今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出现持续回调整理,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年内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共1142家,合计回购金额为1016.23亿元,虽与2021年全年的回购金额1214.71亿元相比回落,但与2021年全年回购的990家公司数量相比增长15.35%。

从回购金额来看,上述年内实施回购的1142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荣盛石化今年以来回购金额达到38.80亿元居首,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恒力石化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别为28.31亿元、20.40亿元、20.00亿元。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年内回购涉及29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石油石化、电子三行业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居前,分别达到124.08亿元、100.34亿元、95.74亿元,上述行业较去年全年回购金额分别增长53.58%、20.35%、19.53%。


新股破发成常态

随着注册制推进,新股定价愈加市场化,2022年的打新市场," 大肉签 " 少了,破发也成为常态。不过,仍有怡和嘉业、麒麟信安、昱能科技等新股单签收益在5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共有118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占比约 28%。其中科创板破发新股最多,达到49只。北交所和创业板分别有39只和29只新股首日破发,主板新股只有1只首日破发。自2021年10月的中自科技开始,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变得越来越常见。

业内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新股破发常态化是注册制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结果,也是市场日渐成熟的标志之一。国元证券此前研究发现,从数据来看,科创板新股更易出现破发,同时新股破发占比会随着发行价格、市盈率、前20个交易日发行新股数量等的上升而增大。除此之外,市场行情也是新股破发的一大影响因素,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不易出现破发现象,而在股票市场下行期,破发更容易出现。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十一月下旬始,沉寂多时的“中字头”央企股突然崛起,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法让市场找到新的主线,央企上市公司群像是大市值、高分红、盈利稳定,但由于想象空间相对受限,因而估值普遍偏低。

近几年来,央企公司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积极变革。经历了全面深化的国企改革后,上市央企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线索。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监管层表示,“针对上市公司结构与估值问题,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中金公司判断,A股的长期估值中枢仍将保持稳定且具备提升空间,同时要关注风险溢价波动。尤其是部分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等估值长期普遍偏低,估值结构有改善空间。


科创板做市制度落地

2022年,酝酿已久的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施行。今年1月7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

5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7月1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及业务指南,做市商制度加速落地。

作为配套措施之一,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细则》,明确了证券公司从中证金融借入科创板股票用于做市交易业务的有关操作和要求。

做市商制度的落地意义重大。行业人士表示,科创板做市商制度是资本市场推行全面注册制和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北交所送出“政策礼包”

北交所开市一周年之际,多重“政策礼包”来袭。

11月18日, 北交所就做市交易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将股票交易经手费减半收取。

为进一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增强市场活力韧性,北交所起草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细则》(以下简称《做市细则》)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指引》(以下简称《做市指引》)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北交所发布公告,决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将股票交易经手费标准由按成交金额的0.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25‰双边收取,降幅50%。

此外,北证50首发样本股名单和融资融券交易细则落地。同时,中证指数、国证指数分别发布公告,决定将北交所股票纳入中证、国证跨市场指数体系。全面纳入跨市场指数体系后,北交所股票将获得公募基金等机构资金的进一步增配。


3000点

今年的A股数次拉响“三千点保卫战”的号角。4月25日,2022年第一次向下突破三千点,但随即也迎来了近3个月的强势反弹,反弹幅度达17.9%。到了十月初,上证指数再次探到三千点以下但随即反弹,而十一月初又再次下探。对于即将过去的2022年来说,大概率要以“绿”收尾。

A股年内仅有7个行业实现上涨(去年全年有20个行业上涨)且没有一个板块涨幅超过20%。涨幅最高的是家用电器行业,累计涨幅19.83%,其中,小家电板块贡献最大,涨幅达121.93%。煤炭行业、社会服务行业涨幅分别为12.54%、9.48%。

从个股表现来看,成长风格的公司股价表现更为出色。2022年A股十大牛股中,北交所上市的倍益康排名第一,年内涨幅达2718.69%;其次是弘业期货,涨幅为445.15%;绿康生化涨幅为330.64%,位列第三。


北向资金

北向资金今年一度拉满了话题的关注度,作为“聪明资金”反映了部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看好程度,是A股重要的资金力量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2日,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净买入额871.18亿元,与2021年相比有所回落。

个股方面,从沪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看,1月1日至12月22日共有161只个股现身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有82只活跃股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为995.49亿元。其中,消费股美的集团期间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100亿元,达到152.63亿元,而2021年最获北向资金青睐的是电力设备行业的宁德时代。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近一年来,获得北向资金加仓占行业总持股市值比变化最大的三大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和煤炭三大行业,分别为1%、0.98%和0.75%。2021年十大活跃股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电子和基础化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