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神巴菲特两度减持某电动车龙头企业(根据法规要求,隐去公司名称,下文称B公司),引发热议。
有知名财经人士甚至宣称,巴菲特这次错了:
巴菲特这次减持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如果是看空新能源行业前景的话,巴菲特这次错了。
毕竟今年92岁,精力不济,很难进行快速的学习和信息迭代,对新能源也未必了解,否则不至于错过某美国新能源龙头车企等美国近年最优秀的公司。
未来在投资上将会变得越来越保守,而不是进取,业绩也大不如前,如果不能培养好接班人,存在晚节不保的风险。
巴菲特是否晚节不保,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巴菲特的买与卖,都有很强的逻辑。
年纪大或许不是弱势,而是宝贵的财富。
1、关于B公司
看一下巴菲特在B公司的投资战绩:
2008年9月29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花2.3亿美元(约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在港股认购了B公司2.25亿股股票。
之后近14年时间,持股份额未变。
今年8月24日,巴菲特减持。按照8月24日减持价格计算,巴菲特所持B公司股票增值约33倍。9月1日,巴菲特再度减持。
再来看看股市同期收益率(2008年9月29日至2022年8月24日):
港股:纳入统计的1067只股票,平均收益率为191.5%,其中有14只股票同期表现超过比亚迪,占比1.3%。
A股:纳入统计的1508只股票,平均收益率为324.95%,其中有15只股票同期表现超过比亚迪,占比1%。
美股:纳入统计的2420只股票,平均收益率为311.58%,其中有29只股票同期表现超过比亚迪,占比1.2%。
纳入统计指:2008年9月29日之前上市且未退市的股市。
巴菲特确实是“百里挑一”,选到了这只“14年33倍股”。
那么,B公司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算不算最牛的呢?
方正证券统计过巴菲特最赚钱的十大股票情况,B公司在列。
巴菲特在这只股票上最大收益达到74亿美元,最大收益率达3216%。
从投资角度看,他兑现收益是合理的。
数据来源:Wind、方正证券 截至日期202208
2、关于“长期持有”
再看看上表中其他公司表现。在巴菲特最赚钱的十大公司中:
B公司的收益率并不是最高的。有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最大累计收益达到3785%,用时20年。
B公司也不是赚钱最多的。有六家公司的最大收益超过了B公司。其中四家公司持有时间超过14年。
某饮料企业,巴菲特首次持股时间为1988年,持股时间超过34年,至今仍是他的心头爱。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只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
——巴菲特
长期持股、价值投资,是巴菲特最具特色的个人标签。
尽管巴菲特已92岁,但不用怀疑他的耐心和决心。对伯克希尔投资组合里其他元老级股票来讲,B公司真的只能算小弟弟。
有家保险公司没进巴菲特的十大最赚钱股票榜单,但股神持有它,已达46年。这比很多股市大V的年纪都还大。
3、关于卖出
这次巴菲特减持B公司,减持本身,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毕竟,对持股时间长、影响力大的公司,巴菲特的减持是很谨慎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巴菲特并不恪守成规,卖出曾经长期持有、且赚了大钱的公司,并不罕见。
巴菲特曾说:
我喜欢的持有时间……是永远。
这个永远,有条件。
当他意识到公司的长期增长动力发生变化时,或认为股价已超过自己估计的股票内在价值时,会选择卖出。
2013年,巴菲特出售了某传媒公司股票。这只股票他赚了约100倍,曾持有41年。
卖出主因,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话事人易主了。
如果与这家传媒公司比,B公司的持有年限真不算什么。
4、卖出后,会后悔吗?
在这次减持事件中,有人说,巴菲特会后悔。
其逻辑是,“新能源是未来最有希望最具爆发力的行业,短期涨多了调整很正常,长期潜力巨大”。
这种推测正确与否,需要时间验证,而不是口头上较劲。
巴菲特减持之后又上涨、甚至大涨的事,也不少见。
1、某银行
该银行曾是巴菲特最爱,自1989年起就一直持有,持股市值一度高达320亿美元。
2016年,该银行陷入虚假账户欺诈客户的丑闻。巴菲特自2017年开始减持。
今年一季度,彻底清仓。
该银行去年大涨超60%,超过同期伯克希尔大部分股票表现。
2、超市A
2000年巴菲特开始持有超市A,2020年三季度清仓,持有时间20年。
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该超市已经累计上涨超50%。
3、超市B
1998年建仓超市B。
2015年二季度末之后,伯克希尔逐步减持,到2016年底砍掉了九成的头寸,直至2018年三季度,彻底清仓。
不过,超市B的股价并非一路下挫。
相反,其价格从2016年巴菲特大规模砍仓时的70美元,一路震荡上扬。如今超过了130美元,累计上涨约90%。
4、某日用消费品公司
巴菲特持仓时间差不多十年,持仓期间收益率约50%。
2015年巴菲特开始减持该公司后,其股价开始快速上涨,2015年至今,股价几乎翻倍。
从某种程度看,资本市场永远有机会,永远有钱赚,你不可能赚到每一分钱、抓到每一个涨幅。
当某只股票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已不符合之前买入的条件时,适时止盈、赚到能赚的钱,也是一种成功。
5、动态看待买、卖
2011年之前,巴菲特对行业配置集中于金融与日常消费;2011年之后巴菲特逐渐进军信息科技领域。目前形成了信息科技、金融、消费为前三大持仓行业的格局。
在早期的投资中,他非常喜欢消费与金融行业公司,并由此捕捉到一系列优质公司,至今还持有的不占少数。
1994年到2000年之间,美股表现最佳的是信息科技行业。但巴菲特认为科技股超出其能力圈,因此并未投资。他没能享受到当时互联网大爆发的红利,但也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2011年,他开始投资“好基友”的科技企业。但直到2017年清仓之前,并未在该公司获得正收益。
在挫折和认知盲区面前(相对于他的年纪、投资经历),巴菲特并未止步不前。
不断学习的精神,扩大了知识圈、能力圈范围,也使得他持有的重仓行业在发生转变。
虽然他喜欢永远持有,但有了更好的机会时,也不会故步自封,更会用“桶”去接。
2016年,他决定建仓某科技龙头,即使该公司股价不停上涨,还坚定加持。
今年一季度13-F文件披露的持仓显示,伯克希尔第一大重仓股就是该科技龙头公司,仓位占比达43%。
巴菲特减持B公司,对B公司持有人来讲,很重要。
对其他普通投资者来讲,通过股神减持一家持有14年的公司,了解、学习他的投资逻辑,或许更有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方正证券:《巴菲特的收益回顾与持仓分析》20220807
招商证券:《巴菲特的危机御盘术》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