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杨梦甦:香港青年应把握创科“黄金时期”

2022年09月28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香港是国际上少有的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有非常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尤其是源头创新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杨梦甦这样表示。

香港城市大学创立于1984年,是香港的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多年来在郭位校长的领导下,以“教研合一”的理念办学,城市大学科研成果突出,该校顶尖学者在2017年至2021年间,“论文引用数量”的五年平均值在香港各大高校中位列第一。截至2022年8月,城大已在全球申请逾1250项专利技术,其中701项已获专利授权,连续六年在香港高校中领先。

“HK Tech 300”计划的初心

《21世纪》:香港城市大学一直以来都主张“教研合一”,鼓励学生和科研人员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还有科研成果进行应用。高校在官产学研的合作当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杨梦甦:这个问题对于香港要建立国际创科中心非常重要,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的大学,这是国际上少有的,香港有非常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在人才的培养、科研的创新,尤其是源头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未来)大学应该要发挥一个更大的角色,一是在创科方面,从科研成果的创新、转化,变成能够贡献社会,能够应对我们社会面临挑战的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服务。二是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创科方面的年轻人才,(对)香港以及整个大湾区,甚至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做贡献。

《21世纪》:去年3月香港城市大学宣布投资5亿港元,推出了大型的创业计划“HK Tech 300”。规模在整个亚洲的高校里面都是比较大手笔的。为什么会做这么有魄力的投资?

杨梦甦:HK Tech 300计划的初心是,第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能够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去转化,对社会作出贡献。第二,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能够培养一批年轻的创科的人才,他们是未来香港社会的栋梁。

目标就是在三年之内帮助我们的学生、校友,帮助我们香港的年轻人,应用城大的科研成果,去成立300家科技的初创企业。校董会批准我们大学投资5亿港币来建立一个亚洲领先的大学创新创业计划。

杨梦甦。资料图

鼓励“百花齐放”

《21世纪》:香港各个大学有非常好的基础科研的成果,但是在转化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的。主要是什么因素造成转化难的困境?

杨梦甦: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是从政策方面,香港大多数的大学都是政府拨款资助的公立大学,大学一些主要的评估指标都是针对教学以及科研论文方面的,我们的科研比较注重基础的研究,对科研的评估也比较注重论文发表。这是大学教授晋升的一些主要指标,也是香港的大学能够在国际上排名领先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虽然也有知识转移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不是很具体,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

但是这些研究的成果,包括这些论文、专利,很多情况下发表了以后,就束之高阁,教授没有时间也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继续把它往应用方面去推进。很多同学在这方面一是没有经验二是觉得难度比较大,要做公司要搞产品还需要钱,就很难走出第一步。所以,HK Tech 300就希望在从0到1的过程中间,帮他们走上初创路。

《21世纪》: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目前的科研的投入以政府的投入为主,来自企业以及风险投资其实并不大,这背后有哪些因素?

杨梦甦:(与)周边的一些城市来比,香港政府的科研投入在GDP所占的比例是偏低的。民间的投资尤其对科创的投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香港是比较缺乏的。因为香港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会,对于科技投资,大家都认为比较高风险,虽然也有可能得到很高回报,但它的周期也比较长。

最近几年实际上开始发生转变,也有很多资本开始进入到新经济。但是,投资在香港本地的反而不多。因为香港可以投资的标的不多,这些资本有一个很清楚的目标就是投资回报,所以资本不会在很早期的天使阶段就介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缺口给补起来。我们大学就是你的天使,我们筛选出优秀的科创项目。大学作为第一个投资人,投资100万港元,作为天使基金帮助团队启动。天使基金这是真正的投资了,我们给100万(港元)的投资,是要占一定的股份。现在我们已经有73个团队拿到了天使投资,这是风险最高的。这相当于是帮你制造一个奇迹(miracle)。

《21世纪》:校长您自己也积极投身创业,先后创立了四家生物医药企业。高校的教授或者是科研人员投身创业,需要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或者是帮助?

杨梦甦:大学最好最大的优势就是学术自由,不需要千人一面,不需要每个教授都非要去创业,或者每个教授都要做最基础的研究。我深信我自己做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社会有贡献,所以我在跟学生平时的讨论研究过程中,都始终希望我们做的东西下一步能应用到临床,帮助到病人和医生。

关键就是要有这样的气氛,鼓励大家百花齐放,不要去限制,不要去设置各种的条条框框,去阻止或者不鼓励老师和同学去做尝试,这是一个关键。

年轻人应顺势而行

《21世纪》:香港要把握住跟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合作的黄金时期,城市大学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知识产权延伸到内地,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杨梦甦:我们是香港各个大学中,最早在深圳设立研究院的。我们在2002年就在深圳南山区成立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里面有十几个研究中心。我们很早就把校本部的科研成果在深圳研究院进行应用研究,然后跟深圳的那些产业进行合作、转化。

另外,两三年前在福田河套的港深创新区,我们又成立了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现在那边有几个超级项目,也是把城大最优秀的团队和实验室的成果组织起来,在那边进行转化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产业化。

我们最近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在东莞松山湖要建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将来也会以科技应用为主,所以都是我们配合国家战略的一些布局。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很多成功的项目在内地。比如,我们两个博士毕业生创办的奥比中光,已经在科创板上市。另外,还有很多独角兽或者准独角兽的企业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以及其他地方(经营)。

《21世纪》:香港的青年人如果要去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或者投身科创,你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寄语给他们?

杨梦甦:现在的年轻人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首先,整个科技的发展,对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第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既有祖国内地强大的支持和市场,同时又可以面向全世界,这是我们香港年轻人得天独厚的条件。

香港又有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有金融中心大量的资源,我们又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同声同气,融合应该是天然的。所以,咱们年轻人一定要抓住趋势,只有顺势而行才能够发展。未来20-25年应该是香港年轻人的一个黄金时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