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风行视点 | 造船行业新周期,向海洋强国进发

2023年03月24日 14:34   天风证券牛角财经   牛角财经

2023-3-24

行业观点

ONE

竞争格局

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三大明珠”,直接反映一国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2008年,中国建造出第一艘14.7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大鹏昊”号并顺利交付。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001型航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目前在上海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正开展内部装修和系统调试,预计2023年底前交付。国产大邮轮的破冰,意味着造船业最后一颗明珠将被国人摘取,技术难关的持续突破表明中国造船业正在由大转强。海运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约90%,海洋强国为大国复兴的重要条件,为我国重大战略任务,贸易、商用船舶均为民用,本文仅分析民用造船业。

现代造船业发源于欧洲、兴于亚洲,英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船舶产业依次崛起。19世纪末,英国生产了全球60%以上的船舶,并拥有世界50%以上的船队,之后日韩先后凭借成本优势、政策强力支持实现了产业转移。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1世纪以来,凭借低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航运需求推动造船业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造船业正进入产业转型期,世界造船业呈中韩两强格局(中韩占据80%以上份额),我国优势正在积累,以常规船型为主。2022年1-11月,我国新承接订单占比约51%;韩国为外向型造船强国(新承接订单约占34%),垄断高附加值船型市场;日本退居第三(新承接订单约占10%),工业体系完整,本土订单稳定;欧洲份额萎缩,仅保留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特种船型。

供需分析

回顾造船业近百年历史,产业景气与船舶交付量高度相关,曾出现过3轮较明显的景气上行。首轮(约1940-1945年)为二战需求带动;第2轮(约1960-1973年)为战后产能不足+贸易繁荣,止于石油危机;第3轮(约1990-2010年)为全球贸易快速增长推动,止于次贷危机。从历史数据观察可知,由于造船业产能通常无法快速扩张,供需均存在以年计的时滞性,供需错配叠加经济周期,导致造船业有强周期性,产能出清或强需求出现通常是新周期启动信号。

从供给角度看,常规船型寿命约为20-30年,从前3轮景气跨度可侧面印证,考虑到船舶的建造周期(从订单到完工通常需2-3年),上个景气需求高点实际应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出现,目前新船更换周期临近(2008年需求高点至今已15年)。近年拆解量、撤单量处于10年低位且趋缓,存量有接近出清迹象。全球船坞数量从2007年678个降至2021年274个,主要船厂排期已到2025年,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从需求角度看,周期催化因素主要来自国际环保公约(国际海事界低碳立法进程加快,针对船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提出明确的限制要求,目标于2050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少50%,并于本世纪尽快达到零碳排放,短期措施EEXI/CII指标已于2023年1月生效)。环保新规实行后,设计理念陈旧、高排放、质量较差的船型将提前报废,新船需求周期将提前启动,短期关注对老旧船型的处罚细则落地,或进一步加速出清,刺激绿色动力新船及旧船改造需求增加。从全球经济增长形势看,造船业暂不具备全面复苏基础,但2022年地缘冲突影响下,全球贸易路线正在重塑,能源运输方面由于管道运输的不稳定因素,航运需求被动增长。从部分跟踪数据看,2023年2月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2022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764点,达到近10年高点。此数据自2013年跌破正常值后,2021年首次升至正常值上方,2022年延续增长。新造船价格指数方面,自上一轮2008年见景气高点后持续回落,2021年首度摆脱下行趋势反升向上,与我国产能利用率及存量拆解数据相呼应,新景气周期大概率已于2021年开启,但总需求偏弱,新周期或缓慢演进。历史数据显示造船业大级别景气周期通常不短于5年,通常分两个阶段,先订单数量增加,后订单价格显著走高,目前订单数量结构性增加(如LNG船),订单价格尚未显著走高,预计景气震荡上行,期间或有反复。

补充分析

从生产效率及盈利情况看,中国造船企业盈利能力高于韩国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较高。从生产船型看,我国在低附加值船型优势明显,在高附加值船型中,仅大型LNG运输船暂时落后韩国,2022年1-10月我国取得了24%的LNG运输船订单,成为了全球第2个可批量生产LNG运输船的国家,我国造船业追赶势头良好。造船业中主要成本为钢材,占比约3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国,钢材产销占全球半数左右。20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基建、房地产增速放缓,钢材需求不及预期,中国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较韩日钢材有明显成本优势,结合我国本身的制造业较低成本优势(如劳动力成本、行业配套完善),未来竞争力优势或持续加大。

从技术面分析,A股船舶板块自2015年5月见顶后,下行约40个月(阶段最大跌幅度超75%),后低位窄幅震荡约54个月,低位震荡时间已历史最长,调整空间充分。考虑到景气持续,头部公司收入端改善,利润尚未释放,建议保持耐心,可逢低配置,持有至业绩释放。

板块建议

随着造船业由于环保新规及地缘冲突的影响,新周期正在缓缓开启。我国已具备最大的全球份额,正在进行由大转强的造船业产业升级,并在多个细分领域持续完成技术突破。在环保新规及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在地缘冲突需加强供应链安全的实际需求下,我国将在造船业持续发力,最终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建议在景气周期,在头部公司业绩尚未释放之前,可逢低配置,由于全球总需求偏弱,仍保持一定谨慎,中长期保持乐观。

(文中新闻、数据来源:新华网、通达信、《2023-1-6_招商银行_高端装备之船舶工业产业升级篇:扬帆启航-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把握产业转型升级趋势》、《2023-3-2_申万宏源_造船行业2022年订单总结:2022年新能源船新签订单占比提升,关注中国船舶2023年下半年高价船逐步交付贡献利润》)

付清源 执业编号S1110621050003每日搭配

风险提示:以上仅代表天风证券投资顾问观点,所含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对所提及股票不承诺盈利可能性,对使用本观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