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深刻 麻辣点评——《程大爷论市》】
本期提纲:
1、中国5月CPI与PPI出炉,如何评价?对市场影响几何?
2、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又下调了,MLF与LPR下调时机到了吗?利好哪些板块?
3、大摩下调宁德时代的评级,光伏巨头隆基与通威分别抛出100亿扩产计划,新能源赛道行业大洗牌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看待新能源赛道的风险与机遇?
4、6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表示,希望行业机构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并说要做好对量化交易的跟踪分析,市场做出了积极反应。如何评价公募基金和量化交易对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影响?散户还可以继续相信“炒股不如买基金”吗?
5、美元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加剧,北向资金流动对A股影响仍然相当明显,但外资巨头摩根大通资管基于中国股票的低估值正在超买中国,这传递了哪些信息?
————————————————以下为节目摘要——————————————
主持人:欢迎来到每周程大爷论市节目!进入到6月份后,市场盘面似乎还没有太大改观,期盼的刺激政策也迟迟未到,本周还有哪些重要信息值得梳理呢?马上请出老朋友、人气财经专栏评论家程大爷。程大爷,你好!
程大爷: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周末好!
5月CPI与PPI出炉,如何评价?对市场影响几何?
主持人:周五统计局发布了相关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较上月回升0.1%,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为2016年3月以来最低。对于此项数据,该如何评价?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程大爷:对于5月的CPI和PPI的数据,之前有很多经济学家和机构也做了预测,和公布的数据相比差别不大,基本上符合预期。
5月的CPI同比上涨0.2%,符合预期,但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下降幅度有点大,反映出工业品的出厂价格还在持续探底过程中。
客观评价下,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反映出经济活动温度偏低。这对于市场来说,利好肯定是谈不上的,但要说构成利空,其实也算不上,因为都在预期之内,数据落地后反而有点“利空兑现是利好”的感觉。
周五的盘面也反映出类似的特征,上午还是那种不死不活的状态,但下午市场的表现要显得更热烈。“利空兑现是利好,利好出台变利空”,用逆向思维去解读这些数据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在美国股市也是如此。对于5月CPI与PPI的预期,市场可能在前期持续调整中就已经提前兑现、消化掉了。
储蓄存款利率又下调,MLF与LPR下调时机到了吗?利好哪些板块?
主持人:本周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下调了,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MLF(中期借贷便利,又称“麻辣粉”)与LPR的下调的时机是不是也来了?这又会利好哪些板块?
程大爷: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但贷款利率没有同步下降,这种状况是有利于银行和房地产板块的。这个消息出来之后,银行和地产板块的表现也比较亮眼,而在当前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银行和地产的反弹也反映了存款利率下调的心理预期或者短期利好。
参考以往日本和美国的利率水平来看——存款利率基本上都是0,甚至还要收取存款保管费——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继续下调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大?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存款利率调到这里就差不多,空间不大了。陆家嘴某些金融高官也表态,我们不学欧美国家,不搞大水漫灌,也不会搞竞争性的降低利率的行为。
但目前我国经济状况,一方面流动性宽松,银行超额储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内需与经济增长还有一点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低利率依然是很有必要的。
下调存款利率可以达到2个目的。
第一,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把一部分资金从银行赶去消费或者投资。目前5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已经低到只有2.5%了,3年期只有2.4%,而2年期和1年期的基本在2%以下,尽管如此,很多人依然是既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消费。特别是投资方面,楼市低迷、股市又没赚钱效应,可投资的优质资产很稀缺,加之资管新规打破了理财产品兜底刚兑的惯例,所以大家的选择好像只有存款了。
尽管如此,存款利率的下降肯定会让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走出银行去选择更高性价的资产配置。A股里有很多优质的上市公司标的,它们的估值很低但股息率却很高,从风险报酬比来看,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它们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下调存款利率直接利好银行和房地产,但对于所有的低估值板块、蓝筹板块,特别是股息率比较高的大蓝筹,都是利好的。
第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为贷款利率下调腾出了空间。此前大家预期随着存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也会下调,但目前MLF和LPR已经7个月没有下调了,和预期有点不一致。
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一定会为LPR的下行打开空间。随着欧美股市企稳,欧美货币政策在过度紧缩的状态当中开始出现结束紧缩周期的趋势,我国贷款利率和存款保证金率下调的时机也逐步成熟,并且还有空间。
大摩下调宁德时代评级,如何看待新能源赛道的风险与机遇?
主持人:近期投资银行大摩下调了宁德时代的评级,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与通威股份分别抛出了100亿扩产计划,价格战打的非常厉害,赛道大洗牌的时代已经到了。该怎样看待新能源赛道的风险和机遇?
程大爷: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新能源赛道的基本面越来越糟糕。大摩下调了宁德时代的评级之后,宁德时代股价大跌、创业板指数创下3年新低,可见负面影响还是挺大的。
最近新能源巨头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抛出了扩产计划,全产业链布局的步伐迈得非常之快。按照长安汽车董事长的说法,2025年中国所需的动力电池的产能为1000-1200 GWh,但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了4800 GWh,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须回归到理性的状态。这是来自于新能源行业内部人对产业链的担忧。
从供给关系的角度看,新能源车电池想要保持高毛利是不成立的,我们曾经就提到过,动力电池的价格从2015年以来就持续下降——大概每年下跌18%。所以,对于大摩下调宁德时代评级的理由,不能完全归咎于国际大行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或者刻意抹黑,客观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危机。
光伏赛道的产能也在继续扩大,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每家都要新增20GWh的光伏产能,随着全产业链的产能快速扩张,未来很多二三线企业可能都生存不下去。胜者为王,每一家都希望自己能最后胜出,行业内卷非常厉害。
从供求关系来看,新能源赛道(包括光伏和新能源车)的上中下游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恶化,未来只有那些科技含量比较高、规模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生存下去。
那新能源赛道目前的机会在哪里?
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跌的太惨烈了,有些上市公司市盈率(PE)跌到只有5-6倍了,但股价可能还在下杀,这是比较罕见的,也确实存在一些优质标的被错杀的情况。尽管基本面很是不堪,但是如果过度悲观,导致了股价超前于基本面的恶化,那么当股价提前跌到某个低位发生反弹的时候,也将带来一些短线机会。
如何评价公募基金和量化交易对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影响?
主持人: 6月8日(周四),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中表示,希望行业机构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并要做好量化交易的跟踪分析。市场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该如何评价公募基金和量化交易对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影响?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是不是可以因此更相信“炒股不如买基金”呢?
程大爷:易会满主席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其实是非常务实的,也非常接地气。最近关于量化交易、市场公平性资金的短线炒作、行业机构责任等话题的讨论也增多了。财经媒体,包括三大证券报,都开始说公募基金要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其实是有所指的。
今年公募基金的表现确实让人非常失望。1-6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保持正收益的基金中只有20%是权益型基金。换句话说,以买股票为主并且能够在今年获得正收益的基金的比例很低,所以基金投资者的感受不是特别好,“买股票不如买基金”这句话看来有所动摇。
这几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规模膨胀的非常快,目前公募基金规模已达到26万亿,私募基金也差不多有接近10万亿的水平。除掉货币和债券,公募基金的规模里边至少有16万亿是主动管理的(也就是直接买股票的),私募里边这个比例也大致相当。
如此粗略算一下,公募、私募主动管理的资金合计应该超过20万亿。而目前A股总市值也就是80万亿,其中自由流通的市值大概就是40万亿。也就是说,国内机构掌握的资金相当于市场中自由流动市值的一半。
但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A股市场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这十几年来还是在3000点左右徘徊。如果说以前大家认为A股之所以涨不动、没有长期牛市是因为我们是散户型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太少了,那现在机构投资者规模扩张且占比已经达到了自由融资市值的一半,但市场还是没有太大提升,跟预期也还是有些差异。
这就是最近关于机构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讨论的原因所在。不能机构自己把钱赚了就不管投资者赚不赚钱了,所以这个讨论是特有所指的。
最近市场的波动加剧显然跟量化投资有关系。关于量化投资,基本上这两年我都在谈。A股市场单边交易量动辄上万亿,其实是不大正常的。而这个交易量中,量化交易的占比非常大,而它们就是短期投资薅羊毛博差价,这对市场的投资理念有一种不是特别好的引导。如果这种模式大行其道,那么关注企业基本面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就会变得边缘化,就将不再是主流投资模式了。
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就是希望基金不要过度追逐短期热点,而要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和稳定的回报,也能够更多的承担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些相关措施出台,来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外资巨头摩根大通资管正在超买中国,这传递了哪些信息?
主持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有所加剧,北向资金流动对A股影响仍然相当明显,但外资巨头摩根大通资管基于中国股票的低估值正在超买中国,这传递了哪些信息?
程大爷:摩根大通资管看好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股票的低估值。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A股市场确实存在着结构性的严重低估,就算放到世界全球股市里进行对比,A股的蓝筹股也低估的非常厉害。
就拿大金融板块里边的银行来说,我们最好的银行估计也就6倍市盈率,很多银行的市净率都是低于1的,有段时间,32家银行中就有31家是破净的,但美国的大银行可不是这样,美国的大银行很少有破净的。况且A股银行的股息率非常高,所以我们的银行是被严重低估的。
目前A股是结构性低估与结构性高估并存的现状,例如一些成长赛道的估值就太高了,比起美股中像英伟达、微软、苹果这些成熟科技公司巨头的市盈率,A股中很多成长赛道的明星公司的市盈率要高得多,甚至这些被爆炒的公司有很多都还是亏损的,这就有点扭曲了。
总的说来,我认为摩根大通给出的理由并不是单纯的官方说辞或者故意讨好中国,而是非常充分的。只要A股市场出现了赚钱效应,就会很快对银行的超额储蓄资金产生吸引力,只稍有一点点赚钱效应,财富效应就会显现。我相信,A股一定不会缺席2023年全球股市的大牛盛宴。
对于长期投资者或深度价值者来说,低估值板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无论对外资还是对国内投资者,目前这种价值低估但还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局面就是很好的建仓时机。我非常看好低估值板块2023年的行情。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先聊到这里,感谢程大爷!我们下周再见!
程大爷:好的,再见!
马上点击文首音频,一起来听听原汁原味的见解吧。
[风险揭示] 节目中所述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作为投资者买入或卖出操作及其他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程峰证券执业编号: S05706111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