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陈航: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06月06日 11: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武瑛港,实习生魏柯
“其实智慧化建设对传染病医院尤其重要,传染病医院既要诊治患者,又要保障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安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实习生魏柯 北京报道 “未来数字技术一定会在医疗方面发挥重要应用,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发展。”在此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陈航表示。

据了解,数字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是数字经济的重要部分,涵盖医院信息服务、健康管理、医患沟通、医药电商等环节。

目前我国数字医疗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包含医疗机构智能化、公卫与人口健康管理智能化等在内的医疗智能市场规模约570亿元,2020年-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0.2%,2025年-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7.4%,到2030年国内医疗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1.1万亿元。

同时新冠疫情进一步催化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对数字医疗的需求,中国社科院等智库机构相关专家曾分析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的就医需求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数字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实现“居家医疗”,传统医疗机构服务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加速。

“在新冠疫情中,数字医疗尤其是智慧医疗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中有很大贡献,而且数字化、信息化是改善全国医疗资源不匹配、不平衡、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举措。”陈航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指出。

数字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陈航看来,数字化对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首先会重新再造医疗流程,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在精诚为患者提供服务方面,数字化一定会有明显助力。

根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下称《报告》),医疗服务数字化是数字医疗的重要涵义,而互联网医疗是主要体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到2.98亿人,比2020年增长了8308万人,在线医疗用户占网民总数的28.9%。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超过50%开展了预约诊疗,其中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做到分时段的精准预约诊疗。

陈航进一步指出,数字化还能提升医院医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质量安全永远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首位要求。同时有利于优化医院管理,医疗机构能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性。

上述《报告》也显示,管理能力不足是导致部分公立医院亏损的重要原因,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另外DRG/DIP的落地也进一步为医院带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与市场,根据民生证券研报数据,DRG/DIP改革带来的三级医院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需求预计约59.92亿元市场空间,一级、二级医院约有132.24亿元增长空间。

其实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陈航也指出,5G、AI、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论是对单个医疗机构、医联体或医共体,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医疗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其实智慧化建设对传染病医院尤其重要,传染病医院既要诊治患者,又要保障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安全,这时智慧化建设十分有利于医院传染病体系管理。”

据了解,北京地坛医院是一家以传染病学为重点和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体医院,拥有感染病科、检验科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据陈航介绍,北京地坛医院是北京第一家使用智能机器人的医院,早在2008年已引进相关设备,疫情期间北京地坛医院依靠机器人开展导诊服务,并通过机器人和专用电梯、路线、导轨等传导物品至特殊病房。

陈航进一步表示,在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的背景下,未知的呼吸道传染病风险依旧存在。地坛医院目前已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传染病预警机制,根据包括发热等37种症状进行提前预警。“越早预警、越早发现,对政府决策、患者救治和区域管控就更加有利,其中数字技术同样能发挥作用。”

据了解,2021年7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公共卫生项目立项的通知》,其中就包括陈航申报的《基于自学习与数据保护的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症状监测和发现系统研究》。

该研究拟研发基于自学习与数据保护的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症状监测和预警系统,旨在实现社区和医院重点人群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实时动态监测,起到早期预警并避免疾病在社区和(或)医院进一步传播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除了上述多方面促进作用,陈航表示,数字化技术还对辅助诊疗有重要价值,不同传染病医生水平有差异,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对医疗影像、疾病症状、检验信息等进行多模态深度学习,能够对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热门诊的诊疗水平实现明显提升,进而避免患者漏诊,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面临信息孤岛、数据安全等多重挑战

数字化技术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多方面挑战。

陈航表示,由于北京地坛医院属于传染病特色综合医院,会承担部分特殊患者的手术,那么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机器人微创手术在减小患者手术创口的同时,也能降低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但是对于数字化手术机器人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能还需要增加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这非常重要,上游企业既是设备制造者也是培训者,希望能加大培训力度。”

浙江省人民医院模拟教学中心主任景继勇也曾指出,机器人手术技术培训存在三方面难点:一方面,对于无机器人手术经验的学员来说,改变和适应新技术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机器人手术缺少力的反馈,需要根据个人积累的经验及视觉去判断,如果不进行相关培训,操作中可能出现两把器械碰撞损坏、缝合时崩线崩针等问题;此外,机器人的重要优势是主刀医生可以同时操作多把器械,但是对于刚开始操作的医生,如何进行器械布局是个难点,可能会发生器械“打架”的情况。

陈航进一步指出,在数字化趋势下,还希望能将北京的医疗数据形成一个大平台,解决每家医院的“孤岛”问题,促进医院之间的数据流动和交流,未来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地区手术操作,但同时患者的数据安全也十分重要。

对此问题,曾有医疗领域资深人士分析,目前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短板,即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共享,患者生命体征、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等基础数据信息碎片化,在医院系统中宛如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互联互通。为打破这种现象,希望能建立统一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将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标准化,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全环节。

但是在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医疗数据安全问题尤其需要注意。

上述《报告》显示,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是确保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因为医院信息数据包含个人健康隐私、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医生用药等重要信息,一旦发生泄露,不仅会给个人造成诸多不便,还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然而部分医院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计算机病毒威胁、身份认证口令不健全、漏洞管理体系不完善、网络安全产品配备不足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

除了上述挑战,陈航认为,信息化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商业保险和国家医保政策相结合,会极大地推进数字化医疗应用,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另外我国已经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那么数字化除了在药物研发、诊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还要考虑如何帮助人们不生病,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提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7%,有60%的成分取决于个人。

而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根据上述《报告》,目前“数字健康管理”正在快速发展——“数字健康管理”指居民在院外环境,依靠相关App、智能穿戴设备、家用医疗器械等进行的健康管理。

其中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云计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与家用医疗器械顺利结合,使产品逐步向电子化、数字化、小型化、智能化发展;在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健康设备领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依据历年来我国和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测,到2024年,我国可穿戴设备预计产量34403万台,增长率超过15%,全球产量预计达到60913万台,增长率稳定在13.5%左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