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马嘉璐 南沙报道
7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Sci-Digital Innovation Project)”项目在“国际数据空间暨科研科创数据流通研讨会”上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据要素资源的共享利用与保护。
广州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文静在研讨会上表示,南沙将加强与港澳规则的衔接,探索南沙与港澳地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规则。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指出,在广州南沙开展双、多向数据跨境和算力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议题。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主席莱茵霍尔德·阿赫思(Reinhold Achatz)透露,IDSA中国能力中心未来将全面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的工作中。
数据共享流通面临四个挑战
数据流动和开放是数据治理中的重要话题,粤港澳大湾区科研交流合作也对数据跨境有巨大需求。不过,在现实情况中,数据共享流通、数据跨境仍然面临挑战。
在科研科创领域,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张汉卓将这些挑战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数据作为重要资源,在利用和共享过程中,利益分配和执行往往存在争议,导致“不愿共享”;第二,不同主体缺乏技术互操作性、对数据管理的技术路径选择不同,导致“不会共享”;第三,科研数据利用所涉及安全和法律责任问题,导致“不敢共享”;第四,地缘政治影响下,国家间数据利用和共享面临额外安全限制,导致“不能共享”。
张汉卓认为,IPv6技术、数据空间技术、数据跨境流动认证等将有助于打开局面。他介绍,IPv6技术可以赋予物体定制化“身份证”,使在网络层的数据溯源更加精准、便捷。数据空间运用了分布式系统、可信认证等技术,能够解决数据流通中的互信问题。
此外,数据跨境认证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张汉卓透露,澳门科技大学科研数据跨境流动认证即将获得国家网信部门及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的“双批复”,届时将落地成为全国首个内地-境外双向数据互通实践。
数据空间创造数据流通新范式
阿赫思表示,数据流通将帮助数据要素价值得到更大发挥,但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关切也同样需要纳入考虑。数据空间技术将创造新的数据流通共享范式,使这些冲突在技术层面得到解决。
阿赫思介绍,在国际数据空间中,数据提供方在充分享有数据自主权的方式下对其数据资产进行管理,自主决定数据使用规则,可以在安全、可信、平等的伙伴关系中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作为一个全世界都关注、正在涌现许多创新成果的地方,中国对于国际数据空间的建立十分重要。这也是我来到中国的原因。”阿赫思说。
近期,阿赫思一行在中国活动密集。7月5日,“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中国能力中心”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正式成立,阿赫思与IDSA中国能力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共同为中国能力中心揭牌。7月6日,IDSA中国能力中心举办会员沙龙,阿赫思、刘东与来自国际组织、企业、高校的代表就数据空间在多领域的实践进行交流。
“在国际数据治理中,中国的利益需要受到关注和重视。IDSA中国能力中心将是我们与中国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阿赫思说。
【视频拍摄】陈梦璇 马嘉璐 卓皙雯
【视频剪辑】陈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