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岛、换C口、上超长焦,iPhone 15系列真的毫无创新?

2023年09月14日 14:34   邻章
当前,在谈论厂商创新能力时,我们似乎处于平行宇宙之中———一方面我们认为芯片、操作系统才是核心技术、才是所谓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刻意忽略了苹果在芯片、系统等方面的强劲实力。

文|邻章

iPhone 15、15 Pro系列如约而至。

但坦率来讲,这次iPhone新品发布会的确有些按部就班——在产品层面,两款产品基本就是一个爆料验证的过程,没能为用户带来如去年灵动岛横空出世时的惊艳感;在某些功能下放层面,我们甚至可以说苹果的确是在挤牙膏。


毕竟灵动岛在iPhone 14系列本就可以全系普及,但苹果却晚了一年才进行功能下放至全系标配;15 Pro Max独占的超长焦,在安卓厂商中几乎已经是标配了;而占据较大篇幅的环保虽是苹果环境责任的体现,但对于多数用户而言是无感且尬。

但这些并不足以推导出目前社交语境中所谓的iPhone 15系列毫无创新、苹果陷入创新困境的论断。

产品配置搭配只是厂商商业策略的选择

很多人吐槽iPhone 15标准版虽然标配了灵动岛,但依旧只有60Hz刷新率,充电功率和散热依旧没有改变等。


但他们似乎没明白(或选择性忽视)的一件事是:产品配置搭配这只不过是厂商商业策略的选择,是基于产品综合竞争力考量后的抉择。

所以从商业策略来推导所谓的厂商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在2023年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什么苹果依旧敢不给iPhone 15标准版配备这些网友要求的配置?

其背后则是苹果对iPhone 15标准版综合竞争力的自信,认为即使iPhone 15标准版只有60Hz刷新率、充电功率和散热、信号相对不佳等问题,但凭借iPhone 15标准版搭载的A16仿生处理器、灵动岛登陆、全新的4800W像素主摄像头、新增2倍变焦镜头(主摄裁剪)、超瓷晶面板、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等等更新的加持下,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iPhone 15标准版在此价位段依旧能够竞争得过安卓厂商的各种新品。

销量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从一直以来都被网友划定为无创新的iPhone标准版销量来看,其一直都占据着全球最畅销智能手机销量榜单前几名——诸如iPhone14序列,虽然没有搭载网友们口中的核心科技,但在2023年上半年,其销量位列全球最为畅销手机第三名。


其实在产品功能配置层面的“挤牙膏”,并不是苹果独有,观察当前整体智能手机市场,不难发现厂商在功能配置上都有着与苹果类似的“挤牙膏”,只不过挤牙膏的力度略有不同而已,并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实现了所谓的功能平权,许多功能其实也都只有超大杯产品能够独占。

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原因,不过是厂商需要用不同的功能配置实现产品高中低档的次序划分——最高端的产品,在配置功能、用材用料方面,必然会比中低端产品要更为丰富、豪华,更能吸引用户眼球,即使有些功能是噱头大于实际。

所以这些iPhone15系列所谓的槽点,我认为这只关乎苹果的产品商业策略,不关乎所谓的创新能力,因为这不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准。其实要论论创新困境,其他厂商面临的创新困境恐怕要比苹果严峻得多。

论创新困境,其他厂商的创新困境恐怕要比苹果要严峻得多

当前,在谈论厂商创新能力时,我们似乎处于平行宇宙之中———一方面我们认为芯片、操作系统才是核心技术、才是所谓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刻意忽略了苹果在芯片、系统等方面的强劲实力。

难道只有国产厂商的芯片才是创新,其他的都不算,这未免太双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缺芯少魂”来论证芯片、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于厂商而言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其实是自研芯片设计、是操作系统的打造、是产品生态持续繁荣、是产品理念的持续引领。

而若以这些指标来考量智能手机厂商们,那么我们能够发现苹果依旧是行业内真正遥遥领先的存在,并不是在社交语境中那所谓的黔驴技穷。

毕竟被批“毫无创新”的苹果,在芯片端,已经拥有A系列芯片、M系列芯片、H系列芯片、超宽频芯片等等;在操作系统上,也已为旗下各产品构建起了对应操作系统、并拥有完整繁荣生态,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上的iOS系统。而反观那些在网友口中创新力十足的厂商,不知道达到了苹果的几成功力?

回到本次发布的新品上:从芯片角度来说,新一代Apple Watch搭载的 S9 Sip芯片,15Pro系列上首次支持硬件光追技术的A17 Pro芯片,不仅在行业内树立了性能新标杆,同时也让创新操作模式得已呈现——诸如苹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9中首次带来的全新手势操作双指互点操作;在智能手机手机中首次具备的空间视频拍摄功能等等,这些,不仅是用户体验的新奇性,同时也极有可能是苹果在为未来产品进化方向谋篇布局。


此外,Pro全系机型对钛金属材质的使用、功能自定义按钮,Max机型首次拥有5倍光学变焦,不仅是补足了iPhone一直以来在超长焦上的短板,其在超长焦功能实现上使用的四重反射棱镜技术,在业内更是独一份。

如此种种,放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恐怕早被吹爆了吧?

所以真正要说创新困境,恐怕国产们面临的创新困境,要比苹果更为严峻。

在功能下放上,苹果为何能比安卓厂商慢几步?

当然,在此也值得讨论的是,为何在一些功能实现过程中,iPhone的节奏可以走得这样慢,而安卓厂商却似是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并已陷入无限内卷;但在销量结果上,为什么iPhone每年在中高端市场的销量依旧是遥遥领先,而安卓厂商的中高端销量却不太尽如人意。

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许多功能都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现实。

以安卓厂商遥遥领先于苹果充电速度来说,从5W到50W的提升,其带给用户的体验改变可能是天差地别,但从50W到60W再到80W的提升,它带给用户的体验就不会那么强烈。

目前苹果30钟充满50%的充电功率,的确是落后于安卓厂商,但在用户感知层面,却可能没有数字那么强烈——特别是在近几代苹果续航能力突飞猛进,用户并不需要每天都频繁充电的现实下,这种速度差异的感知,可能就更弱了。

二是少把噱头当创新,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功能实现需要慢几步深几度,要一次性带给用户实际价值体验。

但现实中是许多厂商却是急于给自己贴上创新者的标签,以至于搞出了许多噱头式创新,陷入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泥沼,缺乏对功能体验的深入打磨,让用户体验并未得到真正提升,而这种噱头式创新,其实最终伤害的是品牌自身。

但反观苹果的许多功能,虽然在功能实现上的确要来得要更晚,但在功能完成度上多数时候都是最高的——以被看作是苹果没有创新跟随安卓铁证的三摄系统来说——虽然在时间上苹果最晚,但从实际的体验来说,当时iPhone三摄像头的色彩一致性、体验顺滑性、整体完整度却比安卓厂商更好,以至于后面的剧情是安卓厂商开始在多摄像头的色彩一致性上去追赶iPhone。

三是厂商在产品功能更新层面要能够走出自己的节奏与计划性。没有厂商可以持续放大招而不用回血,更何况产品的功能还受制于上下游的配套实现。

所以厘清、把握自己的产品更新节奏,做到功能更新张弛有度,其实是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毕竟,产品竞争是一条长路,不仅要争一时的胜利,更要争长远的胜利。而作为供应链管理大师的苹果,在产品节奏控制方面,相信它是值得每一家厂商学习研究的对象。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唤创新、期待创新,也习惯于都将厂商创新与创新不足挂在嘴边,并近乎于自动地将创新的头衔分配给了国产厂商,把创新不足的头衔分配给了苹果。

但从现实来看,这种分配多少有些滑稽——毕竟在真正能展现厂商创新技术实力的芯片设计、操作系统打造、产品生态持续繁荣、产品理念持续引领等层面,绝大多数时候(乃至一直以来)引领行业前行的,都是在网友口中自乔布斯离世之后就创新不足的苹果,而非其他厂商。

所以要说“芯魂齐备”的苹果没有创新,可能得在平行宇宙——在以快充、散热等为核心技术的宇宙中,苹果确实是毫无创新;但在以芯片、操作系统为核心技术的宇宙中,苹果的创新并未停止。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