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何己派 编辑丨鄢子为
简洁的平头、格子衬衫加上牛仔裤,台上的王坚,装扮十年如一日,只不过,添了些白发。
10月31日,阿里云召开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创始人王坚,低调归来。
上午的主论坛,大咖不少,王坚排在最后一个出场,现场等待他发言的观众,依然很多。
他的演讲,语速很快,话题围绕技术变革展开。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我觉得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他做出这样一个关键判断。
比起演讲本身,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亮相的意义。5个月前,有消息传出,淡出业务一线已10年的王坚,即将正式回归。
对处在变革期的阿里云而言,“这个男人”归来,或能重振队伍,攻城略地。
重回台前
会议期间,一张抓拍的照片疯传。
阿里四大关键人物同框,引发关注。
占据C位的,是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笑容满面的阿里CEO吴泳铭、阿里云CTO周靖人,站在靠右的位置。
着装休闲的王坚,站在蔡崇信左边。《21CBR》记者发现,他身上这件浅蓝格子衬衫,来自凡客诚品。
双十一大促期间,99元三件,算下来,一件只要33元。
吴泳铭未上台发言。蔡、王和周的演讲,分别对应阿里云的战略发展方向、技术前瞻以及商业化落地。
再次站上云栖大会的舞台,王坚的开场白,提到了15年前。
那年的10月24号,是程序员日,阿里云招了第一个员工,半年后,团队写下第一行代码。到了2010年,云栖大会的前身“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诞生。
“这几个时间(点),刻骨铭心。”他感叹。
演讲里,王坚重点提及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影响。他将云计算和GPT的关系,比作电和电动机。
“即使像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最后也回避不了一件事情,即‘所有这些计算,都会推动以云的方式来提供’。”他多次强调云计算在AI时代的重要价值。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带来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完成,有可能要十年、几十年才能达到高峰。
这一次亮相,王坚仅用“阿里云创始人”身份,未添任何具体抬头。他的结束语,意味深长。
“我希望跟大家一起,说不定,我们就会在下一个十年,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频繁露面
今年,王坚的露面变多。
2个月前,金山办公与阿里云达成合作。他代表阿里云,与金山办公CEO章庆元现场签约。
6月,复旦大学与阿里达成集团层面的战略合作,王坚也有出席站台。
5月中旬,有消息传出,王坚将正式以全职身份回归阿里云。
彼时,官方回应“不予置评”,但相关人士向《21CBR》记者表示,基本属实。
据悉,早在去年底,王坚就应张勇等人邀请,以幕后顾问角色,考察和指导阿里云工作。
对于回归,外界猜测纷纷,王坚本人有过表态。
“我是阿里云的创始人,我在阿里(集团)没有任何职务,这个我更新一下。”在5月参加2023天津世界智能大会时,他表示。
1个月后,回答媒体提问时,他再次强调,“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阿里云 ,也没离开过云计算,只不过以不同方式(对这个领域)做贡献。”
王坚的花名是“博士”,相较公司一众武侠色彩的名字,显得朴实而直接。
他是杭州大学心理学博士,今年61岁。阿里最新年报显示,王坚因年满60岁原因,从阿里合伙人“退休”。
高位隐退之时,其转向学术。
7月,王坚获任之江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重点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系统研发。王曾任该机构的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稳定军心
王坚与阿里云,台前幕后紧密挂钩的一个关键背景是,这家公司处在剧烈变革之中。
10年前,王坚卸任阿里云总裁,淡出业务一线。接他班的,分别是胡晓明、张建锋、张勇。
其中,张勇作为集团一把手,亲自下场负责云业务,尤为引人瞩目。
张勇一度表露决心,要All in阿里云,但挂帅9个月后,退出。
过去大半年,在他掌舵期间,阿里云经历一系列重大调整,包括:
从集团完全分拆,即将独立走向上市;发布通义千问大模型,加码AIGC;上线生态新政策,明确“被集成”路线,大幅提升伙伴佣金率;掀起价格战,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以价换量,扩大用户规模。
这套组合拳,效果差强人意。今年4-6月,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
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阿里云亟需思考,如何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维度,超过对手。
大模型已成为其重要抓手。
本届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除发布千亿级参数规模的通义千问2.0,还推出了“通义星尘”等8个行业大模型、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等产品。
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
AI时代,眼下的阿里云亟需突围,元老若回归,坐镇后方,有利于稳定军心。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