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启动:高考成绩最低只占一半,高校招生权提高

2024年04月18日 17: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2024年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工作已经启动,这是一项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重要改革。

“我建议考生们努力尝试综合评价招生,这是在提前批中录取,等于多了一次考上名校的机会。”山东大学本科生余青(化名)说,她的录取成绩比同专业的高考统考生低了5分。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名校都通过综合评价招生,且招生规模不小。

目前,一些高校的校测已经开始。综合评价招生一般采用“三位一体”录取规则,即将高考成绩、高校校测成绩和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加总排序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从50%—70%不等,从而有效降低高考发挥失常带来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今年的综合评价招生又有新变化,一些高校增加了优势专业,还增加了竞赛生破格的条件。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10年,综合评价招生的意义在于,其探索了高校自主考试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

但由于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导致综合评价招生的成本较高,目前只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高校中实行。

破除唯分数论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都是在普通批之前录取,我建议考生不要放弃这些机会。”余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相比于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更有性价比”。她说,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是基础学科,而综合评价招生则很多是热门学科,尤其是新工科,且对竞赛获奖没有硬性规定。余青本人就考入了热门的网络安全相关专业。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2所高校率先试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依据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校测)的成绩录取。

2014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985高校开始尝试这一招生模式。

如今,参与的名校名单已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湖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一长串。

2023年,浙江大学安排了1080个招生计划,其中在浙江省安排了980人,占其在浙江省录取学生总数的约三分之一。

从录取模式来看,各校之间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条件。

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数量较多,高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比例也不一致,有的是“6:3:1”,有的是“6:2:2”,还有的是“6:2.5:1.5”。

北京外国语大学涉及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29个专业及方向,将高考(实际考分)、能力测试两个成绩按7:3的比例加总。

昆山杜克大学则综合考量高考成绩(权重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权重4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权重10%),按照“5:4:1”模式进行评分录取。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1所高校今年在山东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山东省教育厅近日通知要求,考生综合成绩由夏季高考总成绩(含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夏季高考总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推进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对于破除唯分数论,引导基础教育转变育人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越来越受热捧

2024年,各高校纷纷增加优势专业,吸引考生参加综合评价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在国内首个开设智能海洋装备、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马上就被纳入综合评价招生。

中国计量大学新增标准化工程专业,该专业多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1位。

此外,上海科技大学新增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浙江外国语学院新增了朝鲜语、俄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专业。今年,南方科技大学新增了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均为中外合作办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今年拟新增4个专业,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基础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基础物理学)、管理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高校的限考科目有变化。以前仅要求选考物理一门的理工类专业,普遍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同样的现象已经出现在了强基计划招生中。

“新高考改革给了学生选考的自由,但很多学生出于博弈考虑,不愿意选难度较高的物理、化学,导致有的高校不得已开设物理、化学预修课程,给高考未选考物理、化学的新生补习高中物理、化学基础,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浙江某高校本科招生办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但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对“物理+化学”的限制要求下达得非常突然。北京市一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从高一下半年就要求学生明确选考科目,他选择了物理,没有选化学,没想到今年招生简章变化,自己将失去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的机会。

此外,有的高校今年给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新增了破格条件。

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增加规定,这类考生经审核后,如满足相关条件要求直接通过初审。

上海、浙江是综合评价招生开展较早的地区,招生规模也较大。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在上海市通过综合评价和普通类两大类别招生,其中综合评价招生计划16人,普通批次招生8人。

因此,越来越多的考生倾向于选择综合评价招生。

据报道,今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浙江省综合评价招生的有效报名人数为15218人,比2023年增长了3320多人。与2023年相比,入围的普通类考生的会考折合分成绩在提高,从130分提高到135分。报考的名牌高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学军中学有603人报名,比2023年增加25%,杭州高级中学有421人报名,比2023年增加21%。

浙江外国语学院今年学校综合评价招生的报名总人数为5595人,计划录取115名,报录比高达49:1。

形式各异的校测

高考成绩占比降低,相应的高校校测的重要性就提升了。

高校校测中的面试非常重要。“建议在高考后的5到10天进行精心准备,主要包括自我介绍、对社会热点的评论、对学科专业的了解、对今后学习工作的打算等,还要模拟面试流程。”余青说。

有的高校格外注重“校园开放日”。上海科技大学对所有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确定参加“校园开放日”的考生名单。“校园开放日”将通过以综合面试为主的多样性活动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学校对参与的考生以三档打出10—20分不等的成绩,最后与高考成绩相加进行录取。

上海纽约大学根据学生初审环节及“校园日活动”表现,确定优先录取(A.预录取)、考虑录取(B.待录取)和不予录取三类情况。其中,被预录取的考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本一批控制线就会被录取。

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还有待完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并加强在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的参考使用。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由高中学校负责,有的呈现方式是进行等级化评价,有的是写实记录和附加材料。”上述浙江某高校本科招生办负责人说。

“这就导致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类似于体检报告,高校没有办法快速抽取信息,并进行折算、赋分。”他说。

校测和审核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障碍是成本。“高校要招聘更多的招生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审阅材料,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招生任务。”他说。

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如果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起不到作用,那么高中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也会走过场。

有的高校在努力探索,尽量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并予以量化。

上海科技大学规定,当考生总成绩、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数学单科成绩都相同时,则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

南方科技大学则规定,综合素质在总分中占3%,但招生简章并未公布具体的计分规则,只是在浙江省招生简章中写道:“综合素质评价由我校专家组从创新实践、学科特长、艺体素养、社会责任、思想品德五个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并参考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评分”。

“在招生中加强应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需要进一步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升高校招生能力。”上述浙江某高校本科招生办负责人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