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迈向2030,大众不做“诺基亚”

2021年07月14日 16:5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2025年前,730亿欧元投资未来技术的开发,占总投资额的50%。

大众汽车集团转型的决心,愈发坚定。

北京时间7月13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加速向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

这是一项针对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可能发生的变化,大众汽车集团做出的一项全面的转型规划,这并非一个概念性的宏大战略,而是有非常具体的数字目标的战略,这也从另一角度表明,大众转型的决心之坚决,并非纸上谈兵。

大众认为,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市场将迅速增长,燃油车市场则将收缩,届时二者的规模各占市场50%。与此同时,软件将为汽车行业形成新的“利润池”,到2030年软件相关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2万亿欧元。整个移动出行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从目前的2万亿欧元增加到5万亿欧元。

这将是目前业已趋向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十倍。换而言之,智能电动汽车将是未来十年潜力最大的创新载体。

十年前,一代巨头诺基亚错过了智能手机崛起的黄金十年。面对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未来黄金十年,在特斯拉等电动汽车新势力们的围攻下,大众集团不愿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我们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现在,新的机遇在召唤。基于软件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下一个根本变化是向更安全、更智能、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产品演进。”当天,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

对大众汽车集团来说,这意味技术研发、转型加速与规模化发展将前所未有的重要。

大众汽车2030 NEW AUT0战略的核心,就是利用目前利润仍为丰厚的燃油车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为电动化转型、软件开发等新业务提供充裕的资金,在清晰的战略规划下,帮助集团加速实现电动车、软件、自动驾驶、移动出行等领域的发展。

大众汽车集团计划,2021-2025年间,将730亿欧元投资到未来技术的开发,占总投资额的50%。同时,用于燃油车的费用将逐步减少,大众还将继续提高效率,在未来两年实现5%的固定成本与7%的材料成本削减计划,并通过优化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组合和售价组合以达到优化燃油车业务的目的。

大众汽车集团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到,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各子公司的协同效应、规模和成本是其巨大的优势。但是,巨轮转向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四方的波涛。

大众集团的2030 NEW AUTO战略,是一项涵盖了几大变革方向的全球性战略,战略方向非常清楚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迪斯非常清楚,中国的电动化发展或将快于全球,智能化及自动驾驶的研发目前也居于前列。作为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无疑是大众转型的关键所在。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部署之一,第一代标准电芯的开发将交给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国轩高科。

电动车:开发机电一体化平台SSP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大众集团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通过技术平台的开发,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使得各个品牌之间能够形成协同效应。

这一战略方案将在未来延续。

面对未来技术,大众汽车集团的平台化战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纯电动汽车架构、全球软件平台以及自主研发的电芯和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此前,针对电动化转型,大众集团已经开发了MEB和PPE两大纯电平台。下一步,大众集团计划开发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

按照大众集团的说法,SSP平台是MQB、MSB、MLB、MEB和PPE平台的延续,它将3个燃油车平台和2个纯电动汽车平台整合为适用于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

大众集团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SSP平台上生产纯电动汽车。

据了解,下一代SSP平台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在其生命周期,预计将有4000多万辆汽车下线。

为了发挥规模优势,大众计划将SSP平台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开放。

同时,为了提高SSP平台的竞争力,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沃尔夫斯堡投资约8亿欧元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开展平台核心和模块设计工作。

“长远来看,我们的SSP平台将显著降低机电一体化的复杂性。与MEB平台和PPE平台相比,SSP平台不单降低了资本性支出、研发和单位成本,使集团能够实现其财务目标,还能在以软件为驱动力的时代,应对未来汽车研发中将面临的挑战。”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研发负责人,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斯曼表示。

软件:CARIAD研发三大软件平台

作为最早在内部独立开发软件的传统汽车企业,今年3月,大众将负责全集团软件研发的子公司Car.Software.Org更名为CARIAD。

在2030 NEW AUTO战略中,大众集团将软件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据了解,大众汽车集团的汽车软件公司CARIAD旨在2025年开发出业界领先的软件平台,作为集团所有车型产品的主架构。

根据产品的规划,CARIAD正着手分三步走,研发三个软件平台。

1、已经运用在实车之上的E³ 1.1版本,能够升级并远程更新MEB平台的产品。从今年夏天开始,E³ 1.1将每个3个月发起一次OTA升级。

2、2023年,CARIAD将发布高端软件平台E³ 1.2版本。这一版本将主要针对PPE平台的产品,计划2023年在保时捷的Macan纯电车型及奥迪Q6 e-tron等车型之上。

3、到2025年,CARIAD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和端到端电子架构:E³ 2.0版本将包含一个适用于集团所有品牌车型的通用操作系统,并预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从上述三个软件平台的开发来看,前两个版本更像是过渡的软件平台,E³ 2.0版本的推出,将是大众集团从2025年开始,依靠软件发力的重要依托,借此依靠软件带来更高的收入。

总体上来看,2025、2026年左右,将是大众2030 NEW AUTO战略的关键时间节点之一,届时E³ 2.0和SSP平台,将一起为大众集团、开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也将同时开启一个新型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

大众集团计划,2030年之前,来自集团各品牌的近4000万辆汽车将搭载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根据规划,随着更多搭载大众自研软件的汽车行走在全球各地,会为大众形成海量的数据,而通过创建“大众汽车云”,大众集团将收集这些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针对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开发并优化新的功能。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还计划在中国和美国进一步形成软件开发的本土化研发团队。

电池:国轩高科将开发第一代标准电芯

今年3月15日,大众集团在狼堡总部的“POWER DAY”活动,已经公布了在动力电池及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大众一直强调的集团内部品牌间的协同效应以及规模化优势,而2030 NEW AUTUO战略中,支撑、或者制约着大众集团大规模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环无疑是动力电池。

大众希望通过自建电池工厂,并开发应用标准电芯,将动力电池逐渐变成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根据此前的计划,大众集团将欧洲新建六座40 GWh级别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总规划产能达240 GWh,确保电池的供应。

同时,引入标准电芯,预计到2030年可降低50%的成本,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汽车。大众汽车的集团标准电芯为方形电池,可适用于各种化学成分,并能够兼容未来产品和生产方面的创新。

此前,大众集团已经确定了前三家电池工厂所在地,分别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德国萨尔茨吉特及西班牙。

其中,第一个电池工厂瑞典谢莱夫特奥工厂将由Northvolt AB公司负责运营。大众汽车集团刚刚向这家电池合作伙伴追加了5亿欧元的投资,并将携手Northvolt公司于2023年投入生产。

出现变化的是第二家电池工厂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中国的合作伙伴国轩高科。

7月12日,大众集团与国轩高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在德国工厂推动常规车型标准电芯的工业化生产,计划在2025年量产电芯。

在大众汽车集团萨尔茨吉特工厂,国轩高科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双方将在电池工厂的生产布局、设备部署及生产工艺流程上强强联手,加速实现电芯工业化生产。此外,大众中国和国轩高科达成协议,国轩高科将开发第一代标准电芯,用于集团常规量产车型。

目前,这一工厂是大众集团规划的6个电池工厂中唯一一个在德国本土的工厂,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随着国轩高科成为第一代标准电芯的开发商,大众在国内的电池布局也将更加明确。国轩高科已经确定了成为MEB平台的电池供应商,大众在华电动车标准电芯的供应大概率上也将来自于国轩高科。这样的扶持力度,就像当年华晨宝马之于宁德时代,而国轩高科对于大众集团的重要性,也不局限于中国市场,而上升到全球战略。

事实上,大众的确需要在中国本土培养一个实力更为强劲的电池供应商,保证其在全球第一大市场的电池供应安全。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打造从充电硬件设施到能源管理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计划最终将围绕车辆打造一个完整的充电和能源生态系统。

基于这样的计划,大众汽车集团将通过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开迈斯、美国的Electrify America公司等成功的合作基础上,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搭建充电公共基础设施。

7月13日,Electrify America公司宣布,计划到2025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建设1800个快速充电站,并安装10000个充电桩。届时,在两地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将比现在多一倍。

在欧洲,大众汽车集团与英国石油公司、西班牙伊比德罗拉公司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等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7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的Enel X公司于宣布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提高纯电动汽车在意大利的普及率。到2025年,该合资企业将拥有并运营一个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000多个最高功率可达350千瓦的充电网点。

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欧洲建设18000个大功率充电桩,在中国建设17000个,在美国和加拿大建设10000个。

出行:2025年在欧洲提供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方案

大众集团表示,到2030年,集团将拥有运营自动驾驶车队的系统能力,将建立车队并拓展相关的移动出行服务和融资业务。搭载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出行即服务”和“运输即服务”业务将成为NEW AUTO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价值链包含4个组成部分: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在车辆的整合、共享汽车和出行服务平台。

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一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与战略伙伴ARGO AI在一起研发一套自动驾驶系统(更有可能在出行领域领用);另一方面,CARIAD将为集团旗下乘用车型开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据了解,通过在慕尼黑的试点项目,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测试第一批自动驾驶巴士,并计划在德国、中国和美国的其他城市推出类似项目。

2025年,大众汽车计划在欧洲提供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不久之后也将在美国提供类似服务。大众预计,2030年前,仅欧盟5国在出行即服务市场的总额预计将高达700亿美元。

在未来几年内,出行服务平台将整合集团及旗下品牌的所有移动出行服务。大众汽车集团因此能够获得大量市场份额和额外收入来源。大众集团将建立一个涵盖所有出行服务的车队,从租赁、预订到共享、约车服务等,以确保高便捷性、高占用率和高盈利能力。

纵观大众集团2030战略,一言以蔽之,在事关智能电动车未来出行的各个关键领域,大众能自己做的全部自己做,即使是合作的形式,也是将核心技术和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刻,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到目前为止,大众是全球汽车企业中对于未来战略给出清晰规划和具体目标,最为全面的车企。但是,到底它的目标能否顺利落地?对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有怎样的引领和影响?我们将保持密切关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