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8.38亿!烟台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

2021年08月25日 15:37   城市频道
上半年,烟台市实现生产总值3918.38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3%。

8月18日,烟台市召开2021年烟台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半年,烟台市实现生产总值3918.38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3%。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稳企业保就业。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新增减税降费21.57亿元,财政共安排直达资金60.7亿元,为9663户中小微企业的618亿元贷款实行延期还本,无还本续贷余额333.4亿元,发放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6.25亿元。烟台市新登记企业2.4万户、增长4%,城镇新增就业5.54万人。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积极帮助企业克服用人、融资、成本上升等难题,强化要素保障供给。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入库企业916家,烟台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26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

多措并举促消费扩内需。积极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组织开展乐享全球·烟台城市消费年暨全球带货节、“活力五月·惠享港城”等促消费活动20余场。加快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增7-11等连锁超市、便利店77家。推动海阳、招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栖霞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旅游业加快复苏,上半年接待游客3704.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9.9亿元,分别增长143.1%和187.7%。烟台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2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0.3个百分点。

持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烟台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1亿元、增长17.2%,税收占比65.4%、提高2.49个百分点。烟台市金融资产总额1.33万亿元、增长10.6%,本外币贷款余额7256.6亿元、增长17.1%,本外币存款余额10911.7亿元、增长9.9%。

培育壮大产业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8.5亿元,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31%。

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筛选确定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通过“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园区、链主领航建链、链办部门联动”,加快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丰硕。上半年有4种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2种为一类创新药,是全省上半年唯一上市的2种一类创新药。绿叶制药研发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成功上市。烟台市成功举办了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发布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

突破发展海洋经济。与中集集团等合作组建海洋科技集团、海洋蛋白集团,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落户烟台,新增海洋牧场5万亩,总面积达到125万亩。强化创新引领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943家,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4%,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3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08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实际开复工104个,开复工率达到96.3%,累计完成投资499.9亿元,投资完成率83.2%;394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实际开复工357个,开复工率90.6%,累计完成投资896.9亿元,投资完成率60%。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东方航天港、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进展良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潍烟高铁、莱荣高铁主线征迁基本完成,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年内将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上半年完成T2航站楼基础施工。老岚水库移民试点安置房基本具备交付条件。

一批重点城市开发项目蹄疾步稳。海上世界正在对一突堤控规优化提升、对二突堤进行全面规划;芝罘湾广场8月份投入试运营。幸福新城烟台一中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芝罘幸福新城、八角湾新城、牟平新城、福山夹河新城、蓬莱新城等片区开发加快成型成势。

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市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5%、377%,混合所有制比例、资产证券化率均突破70%。

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DRG医保支付改革评估位居全省首位。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率达到93%,烟台市在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25位,被列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全力推动外资量质齐升。高标准举办华交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烟台与世界500强企业高层对话等活动59场,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2.6亿美元、增长51.4%,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0个、增长5.3%,新设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1个、增长93.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增长84.6%。

着力推动外贸提质升级。外贸进出口2032.6亿元、增长59.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8、17.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5.9%。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60亿元,是去年的3.3倍,蓬莱海工装备、莱阳食品基地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大力提升城市“生长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大城管”格局。完善城市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组建8个专业委员会,对市容环境治理、建筑垃圾治理、交通拥堵治理等职责进行梳理明确。

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一体化,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治理、道路综合改造、扬尘污染治理等工作。华电莱州、裕龙岛、万华、龙口深井势能等4个重点海水淡化项目已全部启动。

召开烟台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0亿元振兴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各区市按照“一园一业一平台”思路,逐一明确对标目标,聚焦1-3个主导产业,推动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县域经济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6.27亿元,增长7%。

夏粮喜获丰收,夏粮总产74.7万吨,增长11.4%。莱阳小麦示范区打破全国旱地小麦单产纪录,登海种业高产攻关田打破国内连片实收面积10亩以上的最高单产记录。改造老龄苹果园46.05万亩,建设提升现代示范苹果园127处、3.1万亩,烟台苹果科创中心全面运营。

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4万亩。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行政村3153个,年内基本实现农村规模化供水全覆盖。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度4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中33个完成项目建设,烟台市美丽乡村样板示范项目105个样板村中53个村开工建设。

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20个镇、100个村作为重点帮扶镇村,监测帮扶人口396户、801人。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烟台市民生支出283.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6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4元、增长14.2%。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5.54万人,登记失业率2.77%、低于4.5%的控制目标。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计划新增的102处公办幼儿园开工101处,公办率达到50.34%、普惠率达到93.79%;新建、改扩建学校25所,投入使用9所、完成年度投入使用任务的60%。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66元和667元,为7.4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33亿元,为2.3万名城乡特困人员发放供养资金1.71亿元,为10.8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02亿元,为1289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1452万元,年初为6.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取暖补贴2049万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