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临沂交出2021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答卷。上半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2552.9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居全省第3位,实现稳步“突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6亿元,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52.2亿元,增长12.8%,近两年平均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1亿元,增长15%,近两年平均增长6.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8.9:37.3:53.8。
总的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于全省前列,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临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工业转型、商贸物流成果亮眼,经济有望延续向好势头。
工业成绩亮眼,激起“转型”千层浪
作为传统产业大市,临沂一直注重新旧动能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为此,临沂编制了《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及“十优”产业专项规划,出台配套措施40多个,基本形成支撑动能转换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抓动能转换的新格局。
上半年数据显示,临沂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成为亮点,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其中,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转调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 35.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 28 个百分点,“十优”产业涉及工业部分,完成产值增长 35.3%。
举例来讲,在临沂费县,传统支柱产业的高占比显现出费县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尤其木业产业布局散乱无序、产业层次偏低、企业量大势弱、多重瓶颈制约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0年,临沂市作出了实施木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费县坚持“三端”发力,突出“六化”提升,全力推动木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自此,“费县制造”新形象开始稳健起步,为全国木业产业转型蹚出了新路子。
无独有偶,2020年2月10日,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基地建设项目被省政府列为全省2号重大建设项目。“一系列重大钢铁项目的相继落地、投产,使基地实现了从铁到钢的提升,在原料、冶炼、深加工、钢制品这一全产业链中,发挥了最专业的强链补链作用。”临沂临港区精品钢工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晓义说,千亿级精钢集群正在临沂临港区蓄势崛起。
这也是临沂发力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果缩影。
商贸物流,彰显着这座城的活力
与山东其他地方不同,临沂人的骨子里充满着商业基因。
铁路和港口,曾是临沂发展的痛中之痛。但临沂人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把自己打造成了北方最大的商贸之都和物流枢纽。正如业界所言:“南义乌,北临沂。”商贸、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临沂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021上半年临沂市商务成绩单显示,临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第3位。全市举办各类会展活动72个,展位数3.68万个,展出总面积73.6万平方米。同时,定于8月27日-29日举办的首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网络零售额195.77亿元,居全省第3位。全市网络零售店铺共有17.4万家,直接从业人数18万人。作为“商贸物流之都”的临沂,再次用一组亮丽数据证明其在直播带货行业的“领头羊”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直播电商之都”。
亮眼的成果,不外乎政策的加持。近年来,临沂积极融入国家、省开放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双向开放,一方面加强了临沂综合保税区与临沂商城、临沂启阳机场、鲁南高铁物流园的对接协作和互动发展,另一方面用好开放政策,在落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上大胆开拓,先行一步。
“前期,兰山区在对直播产业园、直播小镇、直播平台、MCN机构、直播机构服务商、供应链基地、头部主播等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支持直播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目前,政策已基本成熟,经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讨论后就可出台。”兰山区副区长、兰山商城管委会主任纪丙坤曾表示,未来政策层面将不断推动兰山商城从“商业市场竞争模式”向“产业价值链竞争模式”转变。
在临沂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调度会议上,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提出要强三产增优势,按照“商、仓、流”一体化推进思路,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变物流市场为地产品市场,放大商贸物流的特色优势。
商贸兴,百业兴。临沂因商而兴、因商而名,也必将因商而强、因商而盛。
临沂,正在成为“鲁南领头羊”
不到临沂,不知山东之大。
有两个“硬核指标”,临沂均列山东之首:17191.2平方公里的面积;超1100万人口的规模,傲视全省十六地级市,占了全省人口的1/9。仅从这两个指标看,临沂称得上是“山东第一城”。
特色产业的发展,让临沂的GDP总量从全国150名开外跻身50强。从那时起,著名的“临沂速度”“临沂模式”开始创造奇迹。2019年,山东GDP经过“挤水”,临沂经济总量超越济宁、淄博,进入全省前五,自此一直稳步居上。
除了经济总量,临沂还被赋予更大的重任——区域中心城市。在山东三大经济圈,即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中,鲁南经济圈总量最小,也是山东的短板所在。尽管占比较小,但发展势头却很猛。临沂成为仅次于青岛、济南的区域中心城市,领跑鲁南经济圈。
鲁南经济圈该怎么建?根据最新规划,鲁南经济圈将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或许相比沿海城市,鲁南经济圈城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一体化发展的助力下,紧抓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机遇的鲁南四城或许将焕发出不可限量的潜力。
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表示:“临沂区位特殊,介于北京和上海的中间,有点像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而且和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紧密相连,产业也有互补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积极融入长三角,把临沂发展纳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盘子’,为乡村振兴打开了‘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转换了‘快车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新动能’。”
如今,蒸蒸日上的临沂,终于有了“勇当鲁南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底气。拥有千万级人口规模和鲁南中心区位的她,已具备成为“山东第三极”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