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8月26日盘后,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与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恒瑞医药将对大连万春进行1亿人民币股权投资并支付总计不超过13亿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大连万春授予恒瑞针对GEF-H1激活剂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独家商业化权益。
恒瑞高级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在签约后表示:“万春医药是一家国际化的生物技术企业,恒瑞已在欧美等地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团队,双方将来的合作可以是全球性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此次与万春医药的合作,是继与璎黎药业达成类似合作后,恒瑞医药在创新药引进及国际化战略上的又一举措。
今年2月,恒瑞医药以自筹资金2000万美元认购璎黎药业6.67%的股份,并与璎黎药业的子公司上海璎黎达成协议,获得上海璎黎针对PI3kδ抑制剂Linperlisib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通过产品引进提高创新成效成为恒瑞推进国际化的“选项”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万春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型抗癌疗法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2017年3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专注于CIN以及实体瘤等疾病相关药品的研发及商业化。普那布林是万春医药开发的1类创新药,于2020年9月获得中国和美国在CIN适应症的“突破性疗法”认定;2021年4月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用于CIN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NMPA和FDA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2021年8月,普那布林联用多西他赛在非小细胞肺癌2/3线患者(EGFR野生型)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中达到总生存期的主要终点,并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该项适应症的NDA。
普那布林属于非G-CSF类药物,与G-CSF具有机制互补性,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普那布林联用长效G-CSF可显著降低重度CIN的发生率。而恒瑞医药目前就有一款长效G-CSF创新药硫培非格司亭已获批上市。
不久前发布的半年报中,恒瑞医药再次强调其创新和国际化战略,表示要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继续探索推进国际化。
根据恒瑞半年报,上半年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其中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发团队。
而在国际化具体策略上,恒瑞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正在设想怎么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推动国际化进程,完全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还有销售提成的办法走进国际化。”
如今看来,此次与万春医药的合作,正是上述策略的具体执行。
而在去年以来,恒瑞把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SHR-1701分别许可给韩国CG公司、HLB-LS公司、东亚制药在韩国开发,总里程金额达3.2亿美元。同时,恒瑞也在加快推进创新药海外临床探索。目前,恒瑞在欧美日都有研发中心,推进开展的国际临床试验有23项,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启动86家海外中心,SHR-A1811、INS068、HRS4800、SHR-1819、SHR-1707、HR17031等多个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创新药“出海”节奏亦在加速推进,氟唑帕利胶囊联合醋酸阿比特龙片和泼尼松片(AA-P)对比安慰剂联合AA-P一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 BLA/ 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这使得卡瑞利珠单抗成为恒瑞最有希望尽早在海外上市的创新药。
某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创新药行业形势严峻复杂,竞争持续加剧。国际化或将是恒瑞医药这类头部药企的突围之策。海外市场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国内,国际化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行业,甚至国家层面,以创新驱动推进国际化战略,都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