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倪雨晴 深圳报道 2021年,芯片架构RISC-V赛道的投资热度正在上升。
9月8日,RISC-V公司睿思芯科完成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本次融资领投方为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等,北极光创投、百度风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义柏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介绍,睿思芯科于2018年创立于深圳,主要研发基于RISC-V指令集的高端处理器和DSP/AI芯片,可应用于高端音视频、机器视觉、汽车、通信等场景中。目前,睿思芯科已与多家国际芯片巨头达成合作,并成为大客户主流产品核心供应商。
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扩大人才池及进行中高端线RISC-V芯片产品研发及落地。从团队背景看,谭章熹师承RISC-V奠基人David Patterson教授,是RISC-V原创项目组成员,同时,睿思芯科研发人员比例超过85%,核心研发团队拥有在知名半导体企业的芯片开发经验。
RISC-V全称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是一种开源的芯片架构,打破X86、ARM架构高价授权费、定制化困难的惯例,具有精简、开源、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可以用于开发更适应特定产品和需求的独特芯片。同时,由于RISC-V开源、中立的特性,也被不少国家视为芯片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RISC-V芯片备受全球关注。
过去,业界对RISC-V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芯片领域。近年来,随着RISC-V社区软硬件多方面的突破,如算力提升,软件、编译器等生态逐渐成熟等,基于RISC-V的处理器可支持更复杂和更高性能的软硬件产品,正不断促进RISC-V往服务器、PC等高端芯片发展。
根据Semic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基于RISC-V架构的CPU出货量将超过600亿个。在服务器领域,ARK Big Ideas系列年度报告中预测,ARM + RISC-V的组合所占据的服务器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零,增加到2030年的71%;同时,ARM和RISC-V可能会在“云”业务领域取代英特尔x86。到2030年,它们的合计市场规模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CPU收入将达到190亿美元、服务器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
“通过架构自由创新,基于RISC-V设计的芯片可以在芯片层面结合子集的算法和应用需求,定制专属场景最优化的命令,达到针对特定场景低能耗、高性能的效果,具备ARM不可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众多高端垂直场景的主流架构。”谭章熹谈道。
睿思芯科也明确了针对高端场景开发芯片的目标,基于RISC-V架构开发了高端标量与矢量处理器核,同时通过自主开发芯片产品、合作开发及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完成商业落地。
根据睿思芯科介绍,目前,睿思芯科正与一家国际芯片巨头企业联合打造高端智能可穿戴芯片,从定义指令集出发,提供了基于RISC-V微架构芯片解决方案,计算性能/能效高于业界现有基于ARM的DSP/AI解决方案。近期,这一芯片将大规模量产。